此時的李世民走在回王宮的路上,一方麵感歎自己終究還是愧對那些大唐百姓,沒能讓他們在老家就能安居樂業,隻能跋山涉水、遠渡重洋的到海對麵來務工。
雖然這裡麵有當地官府的原因在,可在李世民看來,登州府也好萊州府也罷,始終都是大唐的疆域之內,那自己作為大唐皇帝就理應對這些地方的百姓負責。
可偏偏他暫時又沒能力改變什麼。
同時另一方麵,他又在感歎張諾這邊還真就造就了一個不凡的局麵啊,僅僅是帶著二十萬人就把高麗打得亡國不說,靠著手下那些蝦兵蟹將卻硬生生的把一個異域藩國在短短的時間內給改造得讓關內的百姓都跑過來工作、生活了。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很清楚關內百姓那濃厚的鄉土情結的,要不是當地實在生活不下去或者這邊實在太好的話,誰樂意離開故土去一片從未接觸過的地方工作生活呢。
可張諾偏偏就做到了,而且沒用多長時間就已經做到現在這個程度了,甚至李世民都懷疑,再怎麼乾下去,會不會到時候整個山東道那邊的州府百姓都會一哄而上的跑到這邊來。
他雖然不知道什麼叫虹吸效應,但是他知道,隻要十裡八鄉裡有人在這邊混得不錯,那麼按照習慣肯定得在這邊安家置業,然後就是回家把家裡的婆娘子女爹娘全接過來。
順便還可能拉上幾個不成器的兄弟子侄什麼的。
隻要這個頭一開,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然後就是一個拉一串,最終來得越來越多。
這不是什麼李世民個人的臆想,而是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畢竟人都喜歡從眾,當自己老家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討生活了,而且都說在那邊收入不錯,過得也很好的時候,難道你在老家還呆得住?
恐怕你自己呆得住,你家裡的長輩、親友也待不住了。
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山東道那邊的人口,會以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趨勢往這邊蜂擁而至。
而李世民作為帝王,自然不希望出現各個道、州府之間出現這種情況,但與此同時,他也做不到禁止民眾過來!
畢竟,一個是在那邊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飯都吃不上,一個是在這邊安居樂業開開心心過小日子,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擇!
那麼李世民如果真的一紙禁令下來的話,哪怕明麵上沒有人過來了,隻怕私底下偷偷跑過來的人會更多。
隻是那時候他李世民的名聲也沒有了,畢竟這邊說白了也是大唐的領土,他們又沒有逃亡國外,哪怕被官府抓住了,頂多也就是當做流民處理而已,沒什麼太大的麻煩。
李世民越想越覺著自己特麼這個皇帝當得好失敗,搞來搞去最後發現自己居然還不如張諾隨便在高麗搞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