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雖然心裡都快爆炸了,可長久以來的曆練,讓他臉上仍舊一臉淡定的樣子,好像這些都不過如此一般。
可實際上,李世民都快流口水了。
作為一個統帥,一個帝王,誰不想自己麾下的軍士個個全副武裝、刀堅甲利的?
隻要把這個軍械工坊搬回長安,那麼就是他的了,那麼他就能給全軍換裝了,不說價格多少,單說這個速度和質量,就絕對超過現今所有的世家、工匠。
而且李世民也發現了,這個軍械廠裡,所有人似乎都隻乾自己手頭一件事。
剛剛還在錘煉粗坯的工匠,把粗坯錘煉到一定程度以後,轉手就把東西放到了一旁,轉頭又拿出一個跟之前一樣的燒紅的鐵錠重新開始鍛造起來。
而他一旁的另一個工作台上的工匠,沒多久就拿起他剛剛放在那裡的粗坯開始了精修,原本還隻是雛形的粗坯,在一個同樣懸在頂上的大鐵塊的錘擊之下快速的變成陌刀的形狀。
李世民看了幾眼以後順著這個順序繼續往下走,果然下一個工作台上又是不一樣的工作。
同樣還是工匠,此時的這位連頭頂上的鐵塊都要小了許多,拿過上一個工匠精修過的毛坯開始最後的鍛造和淬火。
這個明顯是有經驗的,通過工作台上的幾個鐵質的卡子就把毛坯固定住了,然後就是小鐵塊的反複鍛打。
而且還不斷的放進一旁的小爐子裡煆燒,之後再在旁邊的一個池子裡淬火,再煆燒、再淬火。
再往下走的話,就是另外的工序了,李世民也發現了,這裡的人根本就不是將作監那樣一個大匠師辛辛苦苦十天半個月的去打造一柄陌刀。
這裡的人一方麵不需要辛辛苦苦的揮舞著沉重的鐵錘,完全由頭頂上的不知道什麼驅動的大鐵塊代替了鐵錘,同時,他們也不需要跟將作監的大匠師一樣完成所有步驟。
每個人都隻需要專心乾好自己的活就行了,乾完就扔在一旁,之後再拿過一個重新開始乾,不斷的往複,根本不用在意其他的。
李世民記得在張諾那裡看過一本書裡麵好像就提過這種生產方式,好像是叫流水線生產方式。
這種生產方式貌似能儘可能的降低每個工作環節的工作難度,同時把整條生產線上的工人看做一個整體。
隻要每個環節不出錯,那麼就能讓工作效率最大化。
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對於每個工作環節的員工素質要求降低了很多。
要知道在將作監裡麵,不是有著十年以上經驗的匠師,根本連碰到陌刀的資格都沒有,頂多在一旁拉拉風箱打打下手什麼的,然後在一旁老老實實學經驗,等資曆足夠了再從助手開始學習。
可這裡呢,李世民可不相信張諾這邊有一大群大匠師等著。
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張諾弄來的這些人頂多就是普通鐵匠,甚至連鐵匠都不是,或許隻是學習過一段時間的鐵匠學徒而已。
但是就是這些人,硬生生的造出來了質量更好的陌刀,而且貌似產量還比他的將作監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