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雖然是窮怕了,或者說都被那些窘迫的苦日子給逼出陰影來了,但是終究還是一個能冷靜、獨立思考的統治者。
他清楚的知道,這場早已在張諾預料當中的災害,其實也是他挽回民心提升聲望的一個大好機會。
正如剛剛張諾話裡麵說的那樣,這種機會要是給張諾,讓張諾掏這個錢,張諾都會覺著有點風頭太盛,甚至覺著有點犯忌諱了。
這個年代的人,對於做善事揚名有著一種後人難以想象的熱情。
後世的時候,多少發家致富、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一聽到老家的領導過來了,立馬就頭疼、心疼順帶著牙根都疼。
主要就是因為那些領導肯定是來化緣的,而他們卻根本不想掏出那筆錢來。
畢竟,就算他們掏了這個錢,無非就是當地稍微報道一下,大家短時間內念叨一下誰誰誰還真有錢啊,誰誰誰人還不錯,知道回報一下家鄉什麼的,然後就沒了。
領導倒是有政績了,可他們呢,之後連念叨他們一下的人估計都沒有了,真的就是拿錢砸下去聽了個響而已。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能不心疼才怪,久而久之更是聽到家鄉領導要來就開始想辦法躲著。
可在大唐這個年代可完全不一樣,人們對於口碑這個東西可是非常看重的,但凡縣裡鄉裡某個街道、橋梁損壞了以後,官府就會派人到關係最好同時也是口碑最好的幾家大戶家裡問問,你們要不要掏錢修一修?
這個時候,這些大戶家裡不但不會反對或者拒絕,反而會歡天喜地的接受,同時還會感謝官府給他們這麼個機會。
沒錯,就是感謝!
之前就說了,這種事情如果你是個剛來的外鄉人,或者你在當地口碑有問題,又或者你跟官府關係一般的話,這種事情你有錢都沒資格也沒渠道給出去。
沒錯,就牛逼到這種程度,官府不是逼著人們來出錢出力,而是給你個機會,讓你在當地揚名。
這就是這個年代做善事的邏輯!
而支撐這種邏輯的,或者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就是這個年代人們非常淳樸的道德觀。
在目前的老百姓心目中,如果你家是個經常做善事,名氣還非常大讓所有人知道並且交口稱讚的良善人家,那麼哪怕你家是大戶,那麼老百姓也願意相信你們家,再小的生意,甚至哪怕多走幾步路都願意跟你家打交道。
可如果你家在當地不但沒有什麼良善人家的評價,還偶爾傳出什麼家風不嚴、偷奸耍滑之類的小道消息的話。
那甚至會出現一種,彆人寧願不做生意也不把東西賣給你的情況!
這年頭的人就是這麼單純,對於善惡之間有著明確的界定,有些時候把名聲看得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