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大唐的發展動力(2 / 2)

而同時大量的商品也會從同樣的道路進入到平壤境內,這就是交通運輸提升以後的好處。

張諾這邊因為是特區,所以他弄的商稅,那就完全是按照他的想法來的,不同行業的稅率完全不一樣,而農業方麵則完全沒有這個稅收,隻有在大批量的賣出農產品的時候才會有稅收出現,而且並不高。

這一點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是很認可,但捏著鼻子同意了,畢竟就當是交了保護費了不是嘛。

可後來大家一算賬,關內和平壤這邊一對比以後,大家就會發現,其實這邊的商稅更加的合理,不是說高低之分,而是合理。

因為張諾奉行的就是多掙錢的多繳稅,少掙錢的少繳稅,那些從地裡刨食的苦哈哈就基本上不用掏錢。

商人們其實對此沒什麼異議,大家隻要一視同仁都是享受這個待遇,那就好辦,剩下的就是看本事了。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平壤這邊,這裡有豐富的原料供應,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更有大唐沒有的商業氛圍,最最重要的是,這裡有大唐沒有的交通運輸條件。

沒錯,所有人都慢慢意識到了交通運輸在商貿當中的便利性以及重要性了,從平壤生產銷售出去的貨物,去江南所用的時間居然比北方去江南的時間少了三倍還不止,這點之前誰敢信?

可如今平壤這邊發達的鐵路、海路運輸就是能做到。

要知道,如今不僅僅登州那邊直通長安的鐵路在修,高麗境內也有好幾條鐵路在修建呢,主要是針對人口、資源聚集的地方的。

主要就是為了方便資源、商品的調集,隻有把這些整合好了,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才能蓬勃發展。

而那些商人,隻要看到利潤,自然不會落後,他們有的是辦法讓自己爬上這趟高速行駛的列車,從而讓家裡掙個盆滿缽滿。

如今的平壤城,越發的成為了一個工業、商業基地了,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工坊在這裡建立,城裡到處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鋪子。

而且你還不能小瞧了這些鋪子,彆看門臉不起眼,可說不定你進去以後就發現,少於一定量級的生意,人壓根就懶得跟你談。

與此同時,研究所那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那些研究員在張諾的指導下弄出的東西,慢慢的就流傳了出去。

這裡是講規矩的,你要學習要生產,沒問題,交錢就能讓你的人學會,然後你就能放心生產,這邊隻要一筆費用然後支付以後的抽成就行了。

當有人嘗到甜頭以後,那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