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有時候不得不感歎,古人雖然看起來一個個隻知道之乎者也,似乎在裡每一個穿越到古代的“前輩們”都能拿出各種東西讓古人們一驚一乍的,可實際上,這些人隻是由於知識以及見識沒有達到後世的程度而已。
單單從智慧上看,真正最頂尖的那撥人,哪個不是從小就聰慧過人的?
什麼過目不忘、才思敏捷之類的事兒,似乎都已經成了標配了,關鍵是但凡走到最後,身處高位的這幫人,那都是把書讀進了腦子裡,真正變成了自己的學問,能活學活用的人。
張諾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是從後世而來,不是在後世讀了那麼些年的書,並且在網上亂七八糟的看過那麼多東西,如今還有個逆天的外掛在手,否則,自己是肯定不如眼前這幫人的。
從如今這些人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張諾把火炮這東西弄出來麵世才多長時間?如今居然都有人注意到步炮協同的問題了!
那再過一段時間呢,是不是就有人受到啟發開始研究什麼叫空地一體,什麼叫長途奔襲閃電作戰,什麼叫立體推進了?
張諾對此是深信不疑的,他從不懷疑自己這個民族的好學、上進以及優秀,所以,他樂見其成啊,隻要大家是抱著好的期望朝前走的,那麼哪怕中間走了一點點彎路,他其實都是能接受和理解的。
畢竟,失敗也是一種收獲不是。
而且,張諾的性格也不是那種大包大攬的性格,他巴不得其他人把活兒全都乾了,他隻用動動嘴就行,那多舒服啊。
不過,如今的話,該動嘴的時候還是得多動嘴,至少目前來說就得解釋解釋,為什麼不在海軍後麵掛上一支運輸艦隊。
“諸位,這裡本王見識一下,為何沒出現一隻運輸艦隊在後麵,是本王不知道運輸艦隊的好處嘛,自然不是的,而是大家忘記了,這隻是一場演習,不可能什麼都跟真正的戰爭一模一樣的!”
“在正兒八經的戰爭當中,保障糧草輜重也就是糧道的安全,這是任何一個統帥、武將都應該知道並且儘全力做到的事情,本王怎麼可能放鬆呢!”
“但是本次演習的內容不包括占領以後據守這一項內容,本王自然就沒安排後續的東西了,可在之後扶桑戰役的時候,那就不是這樣了!”
“本王也不怕你們知道,對於扶桑戰役那邊,可以很明確的說,運輸船隊肯定會存在,甚至可以說,比你們想象的還要多!”
“而且,到時候釜山港作為扶桑戰役的後勤基地,會在戰爭前期源源不斷的對我軍據點進行不間斷的糧草輜重補充,直到那邊徹底站穩腳跟,並且完全具備自給自足能力以後,才會考慮轉變支援目標!”
“當然了,能在演習當中看到這樣的問題,看來這位大人也是花了心思認真想了的,這點本王非常欣慰啊,也希望諸位能多向這位大人學習!”
花花轎子人人抬,張諾雖然不在朝堂廝混,但也不是個走哪兒都跟人呲牙的瘋狗,畢竟他的心理年齡就擺在那兒呢,他不是十來歲逮誰跟誰不忿的那時候了,他很清楚,幾句隨手的誇獎而已,上下嘴皮一耷拉就出去了。
可偏偏這幾句話一說,大家就會覺著,哦,秦王殿下原來這麼平易近人啊,原來我們在秦王殿下眼裡形象還是挺不錯的啊等等。
這就是張諾會做人的地方了,他平常跟這些人接觸得少,很多人都隻是見過他的麵而已,根本沒怎麼打過交道。
更多的還是道聽途說的知道一些關於他的事跡,但是吧,這人傳話的時候總難免藝術加工或者加上自己的一些亂七八糟的觀點,指不定在他們眼裡張諾就是個什麼模樣呢。
但是就這麼一接觸以後,張諾的形象在他們心裡頓時就鮮活、親近了起來。
說起來,這年頭可是非常講究規矩的,張諾這種身份,堂堂一等親王,說話這麼客氣,對於這裡麵有些官員來說,是真的算得上折節下交了啊。
當然了,這種事偶爾乾一次就行了,乾多了就有點邀買人心的意思了,那就犯忌諱了,同時也不是張諾的性格。
所以,聊完了一些其他的小問題以後,張諾也不耽擱了,他得趁著這次機會,按照事先跟李世民商量好的,順便帶著這些人走一趟平壤,好好看看這個原本的化外之地如今是個什麼模樣。
其實對於平壤城的情況,朝堂一直非常好奇,這地方以前是什麼樣,大家其實都是心裡有底的,畢竟從大隋開始就一直往這邊使勁兒不是。
可如今呢,秦王殿下占了這裡才多久啊,帶著一幫子勳貴家族和私軍居然就把這裡弄得似乎比長安城還富饒了?
他們沒來看過,不知道其他的,但是奏報以及數據這東西他們在朝堂裡是能看到的,哪怕免稅了好些個東西以後,這裡的各種稅收也是高得嚇人啊。
況且,這邊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出產各種關中沒有的東西,尤其是以機械為主,基本上都是這裡生產的。
這消息吧就是這樣,以訛傳訛傳來傳去以後,原本就不是很了解的平壤城配上張諾這位神奇的秦王殿下,頓時就被他們給編排成了一個近乎神話故事一般的奇聞異事了。
張諾這次跟李世民商量的讓這些官員過去看看,就是想趁著這個機會,讓這些個各個衙門出來的官員好好看看,這個目前還在張諾統治之下的“特區”,究竟神奇在什麼地方!
同時,平壤城為什麼能發展得這麼快,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能借鑒到長安城以及大唐其他地方去,這些都是需要這些官員們去觀察和思考的。
畢竟,看演習隻是臨時湊湊人數,處理政事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不是?
這一點,所有人也都非常認可,他們對於平壤城也好奇得緊啊!第790章老李又出幺蛾子了張諾治下的平壤城,早已在大唐變成了一個傳奇了,有人對他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蠻夷化外之地,也有人把那裡當成世外桃源,去了隨隨便便都能找著一份好差事,但凡努力一點就能脫貧致富。
關於平壤的消息太多太多了,大量之前跟隨張諾在高麗四處征討的私軍放假回家探親的時候,幾乎都會把自家婆娘孩子給接到高麗去。
在他們來看,在家也好在高麗也罷無非都是種地,可到了高麗不僅僅地更多了,更關鍵的是稅低了不知道多少,而且還能去城裡做工,甚至膽子大一點或者家底厚實一點的還能做點小買賣,那想不發家都難。
而慢慢的,很多人發現,光自己做買賣的話,人手有點不夠,那些商會的人是真的實力雄厚,但凡你這邊有什麼好東西,那可都是敞開來收購,然後一船一船的給運到海對麵去。
生意好了,那自然都想掙更多錢,可光請那些高麗奴隸有個屁用,真正管事的還是得自家人至少也得是鄉裡鄉親的才靠譜啊,所以,沒辦法,眼瞅著錢就在眼前了,難道還能因為這點事情放棄不成。
於是不知不覺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鄉拉著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窮親戚往高麗跑。
他們想的很簡單,一個是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如今不說大富大貴那至少也是出息了,自然得回老家在鄉親父老麵前嘚瑟嘚瑟,而另一個則非常簡單,那就是從家鄉拉人過來!
都是窮親戚,不說混到吃不起飯,但卻也是剛剛勉強能吃飽而已,畢竟如今的大唐隻要你人不是特彆懶,家裡又沒鬨出什麼事兒的話,有那些新式作物在,吃飽還真的不難。
可誰光想著吃飽啊,都是倆肩膀扛著一個腦袋,誰還不想給家裡弄點好的?
那這下可不就湊上了嘛,一個缺機會改變自己的家庭,一個缺人手幫自己開脫生意,好嘛,無數在本地混不下去,又找不到機會的家庭,就這麼順著這條路來到了高麗。
當然了,這樣一來也鬨出了不少事情,首先就是高麗那邊的名氣越來越大了,這口口相傳的,就變成了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世外桃源了。
朝中官員們自己就生活在長安城裡,平日裡哪怕他們自己沒空,也會安排家裡的下人打聽打聽城裡麵的新鮮事兒。
一個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另一個也是為了了解一些旁門左道的消息,這可不是什麼為了打發時間滿足好奇心,而是真的說不定就能從裡麵琢磨出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來。
要知道,這滿長安城裡可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的,說不定哪個在街上擺攤的小販七彎八拐的就有個什麼官員親戚呢,一不小心弄出點什麼消息還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話說回來,也正是因為亂七八糟的消息都在流傳,所以,慢慢的,這些官員們也聽到了許許多多關於高麗那邊的傳言。
而且,他們比起市井百姓,自然了解的更多,至少他們就可以了解到一些關於高麗那邊的數據,更不用說還有好些個大家族都在高麗那邊跟秦王殿下一起合夥做生意。
可說句不好聽的,這年頭有幾個會合理的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來剖析問題的?他們總覺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數字什麼的都可以造假,隻有自己真正看著了,才是真正的東西。
所以,這一次平壤城之行,他們確實是興致盎然。
飛艇到了平壤城以後,張諾把這群人往馬周那裡一扔就不管了,反正以前提前通知過馬周了,接待事宜也早已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