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和敵人在戰鬥,而是和自然,和身邊的所有東西戰鬥。
那種經曆,現在程處嗣想起來都覺著頭皮發麻!
當時,張諾非常嚴肅的反複強調過,叢林戰是對空軍特種部隊最大的考驗,因為這個年代到處都是幽靜的森林,在這些地方,那些土生土長的如同野人一般的部落比他們更加適應這種地方。
他們雖然不具備那些知識,但是他們祖祖輩輩生存在這裡,他們各種生命換來的教訓經過口口相傳以後流傳了下來,讓他們比其他人對這個地方更加的了解。
在程處嗣等人眼中的綠色荒漠,在他們眼裡卻是良田、牧場以及自家後院!
也是從那一次以後,叢林戰訓練就成了空軍部隊當中最恐怖的訓練項目了,比海上訓練還要嚇人。
原本空軍當中的眾人,覺著海上那些風浪已經足夠嚇人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受得了那種在風浪當中瘋狂搖晃的感覺的。
可比起叢林當中那種步步殺機,一不小心就要中毒、被咬喝口水都得小心翼翼的緊繃狀態,大海就顯得格外的安寧了。
而程處嗣作為空軍軍官,非常清楚,其實當時張諾讓他們開始這方麵的訓練,其實就是為了林邑、真臘這些地方準備的。
想到這裡,程處嗣又開始頭疼了起來,這種仗不好打啊,最好就是把所有的敵人都吸引到城市裡,然後畢其功於一役的全部解決。
如果拖久了讓敵人分散到叢林當中去的話,那就隻能出動他們,一片一片的去圍剿、抓捕了,那到時候可就是個苦差事了。
想到這裡,程處嗣仿佛又想起了自己當初在叢林裡的被迫吃蟲子的苦日子,渾身打了個寒顫。
轉頭就想到,得回去練兵了,他雖然不肯定自己會不會第一批上場,但到時候他肯定會被派過去,那這時候好好練練兵的話,將來說不定就能多保下幾個人的性命。
他清楚地認識到,秦王殿下平日裡說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有多麼的重要了,這要是不壓著他手底下那群混蛋把叢林圖鑒以及相關資料倒背如流,說不定到時候非戰鬥減員會冒出一個嚇死人的數字出來。
程咬金看著程處嗣那皺著眉頭琢磨的樣子欣慰不已,他知道到時候程處嗣會作為第一批部隊投放到叢林當中去。
他作為父親,自然不希望自家孩子陷入那種困難的境地,但作為一個軍人,他又希望他的孩子將來能在那個艱難的戰場上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就讓這孩子多想想吧,作為一個帶兵的人,戰前多想想總比戰時瞎琢磨要好得多,畢竟,林邑和真臘那些地方,可真不是那麼好打的!第849章戰爭的消息
對於程咬金家裡的父子談話,張諾自然是不知道的,如今的他有點超然物外的感覺,就是那種什麼事兒都有他的份,但是什麼事兒他似乎都隱身在幕後,如同一個旁觀者一般站在外麵的感覺。
打仗的事兒,其實他跟李世民商量的已經有段時間了,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大唐已然慢慢消化掉以前的部分戰爭紅利了。
高麗如今早已是大唐“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與此同時,在高麗閒著屁事兒沒有,在軍營裡呆的都有點蛋疼的駐軍在數次“外出打獵”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把旁邊的白山、黑水、靺鞨等部落全給剿了。
也就是說,不知不覺的,大唐的邊境就從原本的遼東區域擴展到西伯利亞冰原上去了,甚至連海參崴這地方,如今也是大唐的疆域了。
那些打不過投降以及俘虜來的遺民,自然成了奴隸,不過還好,大唐目前對於這種奴隸已經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處理方式了,先乾活,乾活有一點點小工錢,還有吃有住,隻要你專心乾活就行。
等老老實實乾上幾年活,你就能拿著這幾年你積攢的錢把奴籍給贖買回來,那時候就能上個正兒八經的戶籍,稱呼自己為大唐人了。
大唐對於這些地方,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渴求,畢竟在大唐朝堂以及民間看來,這破地方種田放牧都沒用,要了乾嘛?
隻有張諾心裡清楚,這地方確實隻是一般般,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冬天能把人冷死的地方,夏天種上一季莊稼卻能成為一個國家的糧倉呢。
而且,這大片大片的平原,將會是接下來幾十年裡大唐發展出農業機械化以後,最合適的實踐地點。
如果說大唐對於可以種植的土地因為新增的大量領土還沒那麼渴望的話,那麼再往上走走,那片冷寂的平原、凍土裡,可是有著各種儲量驚人的各種礦產來著。
這些東西對大唐就有用了啊!
大唐的百姓是好樣的,吃苦耐勞、勤勞勇敢,大唐的朝堂目前來說也是挺好的,至少目前大唐政清人和的,官府的效率也挺高。
但是大唐有一點不好,那就是大唐原本疆域內的礦產實在是太少了。
如果還是以前的那個農耕社會,那沒什麼,無非就是打造下刀具、防具還有一些七零八碎的東西就行了,每年消耗不了多少礦產。
可偏偏大唐多了張諾這麼個變數,他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大唐的高速發展,把大唐一腳從農耕社會踹到了工業社會。
而工業社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於資源的快速消耗,或者換個說法,從工業社會開始,人們才學會開始正兒八經的利用資源。
或許這會對環境造成很多不可逆的破壞,可張諾不是那些吃飽了撐著的環保聖母,在他看來,隻有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有那個餘力了,才能去考慮那些事情,飯都沒吃飽就說七說八的,那叫矯情。
但是現在的大唐,其實對於資源方麵的需求其實還好,至少暫時還是能頂住的,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人力。
人力這東西代表的可太多了,不僅僅能做工、種地、修路、鋪橋、挖礦、放牧等等,關鍵是人力還代表著市場啊。
說句不好聽的,大唐這趟列車的高速運轉,燃燒的可不僅僅是一份份礦產,還有一個個奴隸鮮活的生命來著。
不然的話,如果真要用大唐自己的子民去修路鋪橋挖礦的話,不說耗費的錢財了,光那人命的損失估計也能讓李世民以及朝堂上的大佬頭疼死。
不是說故意讓人去送死,而是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在某些地方某些工種,基本上就是在玩命,少死幾個就已經算保護的非常不錯了。
沒見楊廣當年的各種基建項目,那死的人都是幾萬幾十萬的,關鍵還不是一次,是好幾次來著,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的話,他也不會那麼快敗光家底。
所以,當發現大唐因為人力不足而發展速度有所放緩的時候,張諾和李世民第一時間把眼光放到了地圖上。
對於他們哥倆來說,這已經成為一種條件反射了。
大唐缺人了?去其他國家找找唄!
大唐缺資源了?去其他國家找找唄!
大唐缺市場了?去其他國家找找唄!
大唐
這就是一個國力和武力極其發達的帝國統治者的基本心態,我家缺東西了,但我也懶得跟你打招呼了,反正那些軍隊閒著也是閒著,去你家拿就是了。
但是,哪怕大唐軍力鼎盛,麵對戰爭的時候也不會放鬆心態的,要知道包括李世民在內,如今大唐朝堂上的這些頂尖大佬,哪個還沒經曆過幾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來著?
他們可不想陰溝裡翻船這種事情落在自己身上!
所以,這一次林邑、真臘之戰,也就是中南半島之戰的準備工作格外的漫長。
首先,是軍力方麵,為了確保此次戰役的勝利,張諾跟李世民商量以後,直接抽調了長安軍區的一個師到了雲貴軍區。
軍區製是李世民軍改以後設立的,軍區司令每隔幾年就會調換,轄區內的兵員其實也是來自五湖四海,但是這種軍區製度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這個軍區駐紮、訓練的時間長了,那麼對於當地的氣候、地形會更加的適應。
此次張諾特意準備的就是如此,在整個雲貴軍區組織了五個師的兵力,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叢林專項訓練。
為此還從空軍抽調了一大批資深老兵以及軍官過去當教官,為的就是確保將來這些軍士不會在戰鬥的時候因為非戰鬥原因減員。
而除了適應性訓練以外,張諾也在促成醫學研究院那邊,看能否弄出一些驅蟲之類的藥粉出來。
叢林裡的大部隊,麵對野獸什麼的其實還好說,那就是頓加餐而已,可麵對蟲子的時候就頭疼了啊,那東西數量多、毒性重,可不能小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