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番外篇:養兒不易(1)(1 / 2)

“嗚哇!嗚哇!——”

嬰兒的啼哭聲從房間裡傳出來,趙魚娘終於鬆開了抓著趙不彌的手,長長地出了口氣,“還好還好,終於生了。”

趙不彌挽起袖子來,給她看看自己已經被抓的一圈青紫的手臂,一言不發。

“呃……”趙魚娘這才發現自己下手過重,有些慚愧地說道:“我那不是緊張師娘嗎?掐疼了你怎麼也不說一聲,我沒注意難道你自己也沒感覺嗎?”

趙不彌無奈地說道:“看你那麼緊張,我能說什麼?師父在裡麵陪著師娘,這裡除了我,還有誰能讓你掐?”

“還有我!”霍熔舉起手來,他今年雖然隻有十歲,可是身高已經快趕上十八歲的趙魚娘了,伸出結實的小手臂,亮給兩個兄姐看,“阿娘說我皮厚肉糙,掐都掐不動的呢!”

趙魚娘忍俊不住,輕拍了他的手臂一把,笑道:“是啊,霍師弟年紀雖小,這功夫練得可比師兄強多了呢!”

趙不彌輕咳了一聲,說道:“你不是早就等看師娘生的寶寶了嗎?還不去?”

趙魚娘歎口氣,說道:“繡姨在裡麵呢,嫌我給她添亂,不讓我進去呢!”

趙不彌嗬嗬了一笑,說道:“當初繡姨讓你跟她學醫,誰讓你不肯呢?你若是學了醫術,這不能就幫上忙了?”

趙魚娘一瞪眼,冷哼道:“我就算沒學醫術,也比你們兩個能幫忙。你們會帶孩子嗎?你們會喂孩子嗎?不會吧?這些我都會!”

趙不彌意外地看著她,一臉震驚之色地問道:“你……怎麼會這些?你不是前幾年都跟著師娘在邊關打仗嗎?”他狐疑地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我記得你說不想嫁人的,父王原本想給你相看夫婿,我都替你攔下的,你何時……學會給人帶孩子了?”

被他那懷疑的眼神看得趙魚娘麵上一紅,氣惱地說道:“誰說我給彆人帶孩子了?我……那不是在邊關有孤兒院,師娘平時都讓我負責照顧那些孩子,從幾個月到幾歲大的,我都帶過呢!”

“哦——原來你去邊關,不是打仗,是去看小孩了啊!”

趙不彌恍然大悟地點點頭,“我說前兩年怎麼沒看到戰報上有你的軍功,還以為是師娘不讓你出去呢!”

趙魚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正想說話,就聽裡麵屋傳來繡帛兒的叫聲。

“魚娘,你先進來!”

“哎!我來啦!”

趙魚娘立刻轉怒為喜,得意地衝趙不彌挑挑眉,哼了一聲,幾乎是連蹦帶跳地衝進裡麵小院的房門。

這是方靖遠為了嶽璃備產特地重新裝修的一個小院,專門做產房和月子房,設計得屋內通風清涼,窗下種了一排薄荷和驅蚊草,院裡搭有葡萄架,還有一株梧桐樹,寓意為“梧桐引鳳”。

最特彆的,莫過於在屋頂設置的雨棚,那是用水車將屋後池塘的水帶起,引至屋頂,而在屋頂則在防水層之上,做了一層的水塔,上麵既可以儲存日間曬熱的水,還源源不斷地將引上來的水順著屋頂的坡度傾瀉而下,然後在屋簷下搭出的遊廊外形成一層雨幕,如此既能夠保證房間的清涼,免得夏日裡麵的產婦和嬰兒都經不住冰鑒的寒氣。

這種天然的避暑房還是方靖遠從將作監的雜書裡翻到的,最近這兩年,他帶著學生們將許多散落民間的各種書籍都收集到燕京,收入新建的燕京圖書館中。結果就從這些雜書裡,發現了不少民間匠人精巧的工藝,哪怕放在後世,也是十分實用的技術。

隻可惜在那個時空裡,原本燦爛而興盛的科技和工藝技術,在經曆了北宋和南宋相繼滅亡後,有不少技術都隨著匠人的逝去而失傳,就算留下的記載,也含糊不清,難以複原,慢慢在經曆了幾番戰亂後,使得本處於世界科技之巔的中國從領先變成了落後,從文明的起源地,變成了帝國的殖民地。

方靖遠十分珍惜自己的這番機遇,能夠在這個時代,扭轉了大宋衰敗的趨勢,既有趙昚的支持,也有各位大佬的幫助,但更多的,是他看到深藏在大宋百姓心底的那股火氣。

那是陳開山在地下水道中苦守開封二十多年的堅持,那是海清寺守護傷兵寧死不屈的僧眾和百姓的信念,那是嶽家軍一代一代用血淚傳下來的忠義……

正是因為無數有名或無名的大宋百姓,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國家,他才能夠在他們的幫助下,實現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並沒有打算在這個時代成為首富或者首輔,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也並不在意這些身外之物,就連出任太傅一職,也是被趙昚硬趕鴨子上架,不得不擔起這個名義上的太子老師。

實際上,借著為太子開闊眼界和修訂藏書的機會,在燕京修建的這座圖書館,已經遠遠超過了趙昚的想象。

這十年裡,嶽璃一直在邊關作戰,回京的時日屈指可數,而方靖遠留在京城,教書育人,考試選人,一直都未能有孩子。

其間也有許多人給他送嬌妾美婢,都被他婉言拒絕,卻不過的,就索性跟著教她們讀書識字,讓她們跟著盧氏和杜十娘、繡帛兒,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手藝後,再送她們一筆贖身銀子,讓她們自立門戶,自行嫁娶。

如此清清白白的舉動,結果還被人傳言說他是徒有其表的探花郎,空有一副好皮囊,實際上卻是個銀樣鑞槍頭。

趙昚為此還取笑過他,給他和嶽璃都賞賜了不少的“補藥”,還讓太醫在嶽璃回京述職時特地給她檢查了身體,為她配置了養身的藥丸,對他們的家事儼然比他們自己還上心的模樣。

誰知方靖遠壓根不急,對他而言,子女之事,順其自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