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1 / 2)

寒門科舉 MM豆 5082 字 10個月前

第二十二章

轉眼又過兩日,到了四月初九,明日便是樊玉蓮的大喜之日。

那樊家的小院子裡來了不少人幫忙裝飾院子,換上了新對聯,橫批是“百年好合”,門上、窗上貼上了紅雙喜,正堂裡、閨房裡掛滿了紅綢,一派喜氣洋洋。

院子邊上架上了大灶台,一旁堆滿了柴火,一頭被綁住腿架起來準備被宰的大肥豬正扯著嗓子嗷嗷叫,此外還有幾籠雞鴨,在籠子裡局促地叫著。

這些都是陳家送過來的,陳家怕樊家是農戶,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明日接親的時候太過寒磣,掉臉麵。

等到晌午的時候,陳家又派人拉來了許多瓜果蔬菜、米麵油鹽,甚至連擺酒席用的八仙桌、菜碟碗筷都一並送了過來。

平日裡連口白麵饃饃都吃不上的村民,看著一車車的食材運過來,真是看花了眼,無不羨慕,皆道樊家女兒真是好命,喜事辦得這麼氣派,這樊家是要發達了。

村裡有不少替張氏母子打抱不平的族人,他們不齒樊明仁的行為,但更多的是趨炎附勢的牆頭草,誰富誰貴跟誰好。

比較起來,大多數村裡人自然是願意討好樊明義一家。至於樊凡母子,一個沒了男人的孕婦,獨自帶著半大的孩子,能養活就不錯了,談何富貴,自然許多人不以為然。

老太太拄著拐杖指揮眾人忙這忙那,咧著嘴笑,露出幾顆黃牙……她可從來沒有使喚過這麼多人乾活,如今過了一把癮,很是受用,儼然已經把自己當富貴人家的主母。

黃氏穿上了準女婿送來的新衣服,是當下貴婦人時興的桂花色,她便塗上胭脂,學著官婦們一步三扭的步子,在院子裡晃悠,來道喜的族親變著花樣奉承她,黃氏聽得好不開心。

……

……

話兩邊說,豆腐坊經過張氏這兩日的修整,已經有了小家的樣子。

屋前用柵欄圍了個小院子,買了幾隻小雞在院子裡放養,屋後還開辟了一小塊菜地,樊凡正好借此機會,把原本種在樊家院子後坡的八株紅薯苗移回了自家菜地,還掐了好幾根長勢好的紅薯藤分種。

樊凡算計著,若是順利,再分種一次,等到秋收的時候,興許就能吃上紅薯了,若是賣了錢,多少能替娘親分擔一些。

張氏仍是靡靡,心裡算著,自己男人是初三那日上的山,若真的不幸葬身虎口,算下來,今日便是頭七,夜裡“他”是要回家的。

她怕“樊明義”不知道分家了,不懂回家的路……那邊辦喜事,一片紅晃晃的,若是自己“男人”走錯路了,回了那邊,隻怕那些紅物會折煞他吧。

張氏可不願意再讓“樊明義”受苦了,她聽村裡的老人說,夜裡在家門口掛一盞白燈籠,用他以前穿過的衣物來點燃,他就能聞著味道,順著白光,順利地回家。

於是張氏緊忙糊了一盞白燈籠,思索片刻後,怕是出差錯,於是又糊了兩盞,在院子外、大門上還有豆腐坊裡分彆掛上了一盞,隻等夜裡點亮。

樊凡也幫著娘親一起掛白燈籠,興許這個世上未必真有鬼怪靈魂,但他明白,這不單純是迷信,這還是一份念想。

……

夜裡,樊家那邊還在為明日的大喜做準備,殺豬殺雞,喧鬨不已,張氏並不理會,取出樊明義穿過的一件舊大褂,扯了塊布條做引子,點燃了三盞白燈籠。

而後又在屋裡支起了一張小桌,點了幾炷香,擺上幾張餅子,幾個野果子,張氏跪在桌前自言自語道:“明義,今夜送你最後一程,本該給你準備些好的吃食,隻是凡兒還小,肚子又還懷了一個,以後還有大把要用銀子的地方,如今我手裡隻有不到五兩銀,不敢亂花錢,你便將就著點,把餅子吃了,填填肚子好上路吧……”

說完,兩行清淚流下,滴在燒紙錢的瓦盆裡,發出嗞嗞的聲響。

樊凡也在一旁幫忙著燒紙錢,雖與這個便宜爹爹相處不過數月,他卻從這個憨厚的農家漢子身上感受到了真切的父愛,於是也道:“爹爹,你若是能聽到,便保佑娘親平平安安,孩兒定好好念書,考取功名報答娘親。”

夜漸漸深了,樊家那邊也漸漸安靜下來,熄了燈火,漆黑像濃墨一般蓋住了整個牛頭村,獨獨留下豆腐坊亮著燈火,白晃晃的燈籠掛在門口,與天上彎月對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