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三章 各領風騷(2 / 2)

道君 躍千愁 5687 字 8個月前

宋國朝廷那邊獲知消息後還在驚疑不定,身在前線敏銳意識到危機的羅照已當機立斷,果斷傳令宋國輸送糧草的運糧官,將糧草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分散運輸。

同時,亦將手上的兩百多萬人馬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回撤,以千人為一組的方式,分赴糧草疏散運輸的方向對接。

主要目的是,一旦遇上意外,他要最大可能的保存宋國的實力,避免人馬集中在一塊被人給一鍋端。

糧草的分散,人馬的分散,必然增加雙方接頭的距離,拉長人馬與糧草相遇的時間,如此困境下能有多少人能活著見到糧草救命羅照已經顧不得了。

至少,人員分散後,吃草吃樹皮無論吃什麼興許還能找到吃的,兩百多萬人集中在一塊的話,草和樹皮的供需平衡也得打破,所到之地哪有那麼多能吃的草和樹皮搜刮?

羅照做出這個決定是艱難的,可也是逼不得已。

而對吳公嶺來說,如今擺平了韓國,又順利渡過了蒙山鳴這個最大的威脅,已得以喘息。

一直這樣兜圈,他也兜不下去了,必須要做出抉擇,終於撕破了和善,露出了獠牙,朝軟柿子下手了,奔襲追殺羅照人馬!

羅照大軍化整為零的舉動的確給吳公嶺人馬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吳公嶺的兵力畢竟有限。

不過吳公嶺也不是吃素的,派人緊盯糧草分散後的動向,分兵劫糧,同時分兵追殺羅照分散後的人馬,這也是在以假動作掩護自己劫糧的舉動。

雙方人馬大規模分散,很難偵測到具體意圖,吳公嶺還是具備相當作戰經驗的。

吳公嶺的努力的確不是鬨著玩的,韓國那邊的金爵看在了眼裡,大為欣慰,以為自己之前的確是誤會了吳公嶺。

蒙山鳴也看在了眼裡,卻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吳公嶺的性命已經握在了韓國三大派的手裡,他知道吳公嶺不得不從,再加上他的威脅。

他為何要放羅照人馬悉數回去?乃因時應變之舉,首先是大麵上維持結盟的局勢,能穩住宋國儘量穩住宋國,同時既要穩住金爵的戰略避免金爵將主攻方向對準燕國,也是在給吳公嶺製造麻煩。

他若按原計劃直接將羅照的人馬消滅一半,剩下的一半吳公嶺收拾起來未免也太輕鬆了一些,如今兩百多萬人馬就算再虛弱,吳公嶺也不可能全部消滅乾淨。

他既要消減宋國的實力,又要保存宋國一定的實力與敵周旋,還要留吳公嶺在宋國境內為禍策應韓國的進攻,目的就是讓韓國堅定打宋國比打燕國更容易的決心,將禍水東引之策進行到底。

所謂聯手宋國結盟對抗韓國,那隻是穩住各方的幌子,但也的的確確是蒙山鳴必須要執行的大戰略,否則對手握兵權的商朝宗來說,談判權根本落不到燕國朝廷的手上。

可這個結盟抗韓戰略的前提是先保證燕國的安全,韓國一直在燕國北部重兵壓境,又有趙國虎視眈眈,局麵太危險了,他必須先解決韓國重兵的威脅,要把韓國人馬給調走,隻能是坑宋國來做誘餌。

蒙山鳴不是第一次跟金爵交手,深知金爵的風格,此人求穩,不能牽製住趙國的話,金爵是不會輕易出手的。

蒙山鳴已經可以預料,韓國必定已在暗中與趙國勾結,趙國對燕國出兵已迫在眉睫,他隻能把吳公嶺放入宋國境內坑宋國這個盟友來化解燕國北麵的威脅,集中力量來對付趙國。

盟友的安危他不會不管,也不能輕易讓韓國坐大,可此時隻能讓宋國先吃虧拖延住韓國,他必須要為燕國爭取掌握到戰略的主動權,不能落下個危急局麵下的被動應付。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也隻能是讓韓國吞並宋國,至少先為燕國爭取到戰略上的喘息時間,回頭再來應對韓國的威脅。

吳公嶺的舉動激怒了宋國,被宋國怒斥背信棄義。

吳公嶺壓根不當回事,你罵你的,我做我的,得到了韓國修行勢力的支持,他壓根不怕,宋國拿他無可奈何。

隨著宋國把事情的捅破,金爵也怒了,之前果然被他猜中,這孫子居然背著他與蒙山鳴勾結,而且還同時勾結上了宋國,兩隻腳居然想踩三條船,你踩的過來嗎?

吳公嶺不需要解釋什麼,解釋的理由也很簡單,你們都在利用我,還不許我自保嗎?看我後麵的表現好了。

局勢到了這個地步,一切以陰謀都成了陽謀,一切都水到渠成了,隻能順勢而為,金爵也隻能先忍了吳公嶺。

蒙山鳴對吳公嶺出賣自己的行為無所謂,他現在也拿吳公嶺沒辦法。

總之金爵的目的達到了,蒙山鳴的目的達到了,吳公嶺也拿到了屬於自己的能左右局勢的關鍵話語權。

從頭到尾,金爵頂住壓力為韓國掌握住了進可攻退可守、穩當當的不敗之局,令韓國立於不敗之地。蒙山鳴則是力挽狂瀾為燕國逆勢翻盤,暫且穩住了陣腳。吳公嶺先是順勢,後又陷入絕境,之後再次甩脫危機。

大勢力你來我往交鋒,小勢力苟且求存,大小人物各領風騷,知情者歎為觀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