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臉盆大的盤子,裡麵就裝一口菜,這就叫精致。”徐拙喝了口麵條湯,耐心的給小丫頭講了一下什麼叫精致。
受西餐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中餐開始講究這種病態精致了。
最典型的就是盤子變大,分量變少,價錢奇高,菜名高雅。
反正在好多人眼中,精致嘛,就是少點,貴點。
甚至有不少網友還吐槽過這種病態精致,幫他們想了不少廣告文案。
“我們的承諾,絕不讓顧客吃第二口。”
“除了吃不飽,其他都很好。”
“訂位難,分量少,一萬塊錢吃不飽。”
各種騷斷腿的文案曾經讓徐拙半夜笑得肚疼。
然而那些有錢人就是吃這一套。
聊著做飯的規矩,吃著鬆子玉米和熱湯麵,徐拙覺得自己的酒勁兒下去不少。
一直快到下班的時候,徐拙才想起還沒準備明天做腸粉的配料。
“建國,明天買菜的時候給我買點新鮮豬肝和新鮮牛肉,不用太多,各有一小塊就行。再買點豆芽、生菜、香蔥、芹菜、青椒、香菇。”
這些配料,加上店裡原有的,應該差不多夠用了。
潮汕風味的腸粉對配料不講究,多少都行。
不過徐拙覺得既然做給人家吃,就得真真切切讓人家感受到家鄉味兒。
不然這還是老家的味道嗎?
“買這些做什麼?”建國有些不解,要是做菜就多買點啊。
買這麼一小塊,不知道他是什麼操作。
徐拙笑笑:“飛哥不是想吃腸粉嘛,正好我會做,明天早上我儘量來早點,咱們吃腸粉。”
“腸粉?你還會做腸粉?”
於培庸有些好奇,這小子居然還會做腸粉,學的挺雜啊。
要是以前他帶徒弟那會兒,聽到哪個徒弟說會彆的什麼什麼,他立馬就會訓斥。
不好好學藝,天天儘琢磨那些有的沒的。
但是到了現在,於培庸卻發現,這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學菜方式,才更容易理解烹飪的精髓。
隻有品嘗百味,才能做出百味。
連人家的流行的味道都沒嘗過,怎麼能做出讓人家滿意的美食來?
“多做點,明天我也來。”於培庸今晚住孫立鬆家,跟徐拙聊了幾句之後就溜達著向孫立鬆家走去。
臨走時候,徐拙把大米泡上。
潮汕腸粉用的米漿是老米,大米越老,做出來的腸粉就越滑。
為了能讓宋亞飛吃到家鄉味兒,徐拙學會腸粉之後,就讓陳桂芳幫他買了一袋子一年的陳米。
先把大米淘洗乾淨,倒進細篩中控水。
然後按照大米的重量,把清水準備好。
潮汕腸粉用的米漿,米和水的比例為1:3.5。
徐拙把大米泡好之後,便開車回去。
先把小丫頭送到她租房的地方,然後回家睡覺。
五點半的時候,徐拙開車來到店裡。
建國已經把菜買了回來,正會兒正在小隔間呼呼大睡。
徐拙來到廚房,看了看盆裡泡著的大米。
這會兒盆裡的水明顯減少了,而大米卻已經徹底泡脹,用手一抿就成了碎末。
他把細篩放在一個盆子上麵,把大米倒進去,讓大米和泡米漿的水分開。
這泡大米的水可不能倒掉,等會兒磨米漿的時候要加進去。
用泡米水磨出來的米漿,更適合做腸粉。
而且營養方麵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