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耀讓身邊擁簇的幾個廚師去忙活,親自帶著老爺子幾人來到樓上,找了個大包房,坐下來後開始點茶點。
“濟民,喝什麼?”
“羅漢果吧。”
點了茶之後,各種點心就開始上桌。
上樓的時候,鄭光耀已經吩咐好了。
畢竟是自家的酒樓,肯定要把招牌茶點全都端上桌。
當然了,鄭光耀之所以會這樣做,也存著炫耀的心思。
畢竟是徐濟民來了,得讓他好好看看,粵菜現在是什麼水平。
鮑汁鳳爪、豉汁排骨、水晶蝦餃、布拉腸粉、蜜汁叉燒包、菠蘿包、榴蓮酥、馬拉糕、流沙包、乾蒸燒麥、酥皮蛋撻……
一樣樣經典的廣式茶點擺了滿滿登登一大桌。
就這還沒上各種粥品和炒粉之類的呢。
“這些都是我們店裡的招牌,嘗嘗味道如何。”
鄭光耀大手一揮,很是豪氣。
不過言語中,多少有些惆悵。
即將要告彆這個圈子,心裡肯定有不舍。
不過他的身體已經撐不起經營酒樓的要消耗的精力,所以隻能退下來,金盆洗手,選擇退出這個圈子。
吃吃喝喝聊了一會兒之後,鄭光耀起身告辭離開。
來的賓客很多,他不能一直坐在這裡陪著大家吃喝。
還得去招待彆的親朋好友呢。
這次來的客人中,有不少跟老爺子這樣,幾十年沒見過麵,所以肯定要多寒暄幾句。
等他離開後,魏君明放下筷子,端著茶杯抿了一口:“我怎麼覺得鄭師傅好像很不舍得一樣?”
趙金馬點點頭:“對,我也很好奇,不是打算金盆洗手嗎?怎麼突然變得傷感起來了?”
老爺子夾了個蝦餃放在自己碟子裡:“你們說,當年李淵讓位給李世民,他是歡天喜地心甘情願的嗎?”
這話說完,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鄭光耀金盆洗手,也不一定是家裡麵權力鬥爭。
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營理念。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太適合老一輩人的那種經營方式了。
所以老爺子把徐家酒樓的經營權交給了徐文海,在四方麵館幫忙,而且對徐拙的經營不提任何建議。
趙金馬也已經退居二線,隻負責後廚的菜品品質,不再參與趙記私房菜的日常管理。
而於培庸,幾年前就已經把第一樓交給於長江管理,後廚的交給他大徒弟打理,他則是當個閒散老頭。
沒事兒了去烹飪旅遊學院教教課,或者在第一樓的後廚指點一下新收學徒的手藝之類的,很是自在。
至於馮衛國更乾脆,他沒有後人,馮春光也不願意去大同,所以乾脆把經營多年的飯店賣掉,一了百了。
上了年紀的人,都會選擇逐漸淡出自己的事業。
假如一直把持著不放手,自然就會引起後輩的不滿。
這種不滿,倒不是不孝順。
而是經營理念方麵的衝突。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再用老年人的方式進行經營,說不定好不容易經營出來的口碑就會迅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