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拙把雞腳尖切掉,裡裡外外認真清洗一下,然後開始燒水,順便把雞爪折進雞肚子中,準備製作白切雞。
他得到的技能明顯不是從鄭光耀身上複製的,因為這個做法,比鄭光耀做的白切雞稍微複雜了一些。
鄭光耀的那種做法,隻需要燒一鍋水就行。
而係統給徐拙的技能,則是需要燒兩鍋水。
第一鍋水用來燙雞,也算是給雞焯水,第二鍋水才是用來浸雞的。
不過徐拙倒也挺理解,畢竟雞的品種不一樣,而且南方雞的生長環境跟北方也有很大區彆,所以做法上肯定也會有所不同。
第一鍋水裡麵什麼都不用加,不過需要準備一盆冷水。
這會兒天寒地凍的,冷水倒是很好準備。
等鍋裡的水燒開之後,徐拙抓著雞頭放入鍋中,讓雞身全部浸入滾水中。
十秒鐘之後,把雞提出來,倒淨肚子裡殘留的熱水之後,放進冷水中泡,同樣也浸泡十秒鐘。
接著撈出來,再次放入滾水中,這樣反複浸泡三次。
鍋裡的水立馬變得有些渾濁,而且還散發著有些難聞的味道。
這點徐拙倒是很清楚,在一冷一熱的交替中,雞皮裡麵藏著的汙垢和雜質會被清理出來,而雞肚子裡的雜質,也會被燙出來。
另外經過這樣的冷熱交替後,雞皮會變得非常緊實。
不僅能增加口感,在浸煮的時候,雞皮也不容易被煮破。
接下來,徐拙把水倒掉,把鍋洗刷乾淨後,重新接一鍋水放在灶上。
丟入幾片生薑,一些蔥段,再淋入一些料酒。
同時還要撒進去一大勺食鹽,這樣能夠給雞肉增加點底味兒。
為了讓雞肉的色黃亮,徐拙還丟了幾顆黃梔子進去。
等鍋裡出現細密的氣泡之後,徐拙把火調成微火,讓鍋裡的水溫保持到這種程度,然後把雞放進去,開始浸煮。
這種冒著細密氣泡的水,在烹飪行業中被稱為蝦眼水,這個時間內的水溫大概為80度左右。
蝦眼水不僅是做白切雞必可不少的環節,而且還是白灼菜品的必備條件。
比如白灼菜心、白灼大蝦、白灼秋葵等等菜品,都需要用蝦眼水來把食物燙熟,而不能用滾水。
因為滾水會導致例外溫度不一致,而且過高的溫度也會影響菜品的整體口感。
比如白灼菜心,假如用滾水的話,菜梗和菜葉的成熟時間不一致,等菜梗熟透的時候,菜葉子早已被煮爛。
而用蝦眼水,就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了。
等雞全部浸入水中之後,徐拙看了眼時間,蓋上鍋蓋。
白切雞一般要悶煮二十分鐘才行,不過今天買的公雞有點大,估計需要二十三分鐘才行。
做白切雞,對時間的要求很高。
欠一分則不熟,但是時間過了的話,又會失去白切雞那爽滑勁道的口感。
這其中的分寸,需要大量的操作經驗才能拿捏得當。
趁著浸雞的時間,徐拙開始準備吃白切雞必備的蘸料。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