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過飯之後,徐拙去廚房看了看,雞湯還得再熬煮一會兒。
這會兒那個老外主廚正對著一個洗好的紅薯發呆,見到徐拙進來,激動得拉著徐拙,連說帶比劃的,好像是想跟徐拙一塊兒做紅薯。
相對於紅薯,西方人更擅長做土豆。
各種土豆的做法都很經典。
不過對於紅薯,好像就一道芝士紅薯了。
這道菜雖然好吃,但是吃多了總會膩。
而且用分子料子的做法做紅薯,要是隻是做成這樣,未免有些拿不出手。
徐拙看著桌上的紅薯,也開始思索究竟該如何製作。
擔心語言不通,徐拙把周雯喊進來,讓她充當翻譯。
然後,徐拙開始跟這個主廚開始就紅薯的製作展開了討論。
不過分子料理的理念跟中餐的理念相差很大,兩人說了半天,都沒有蓋特到對方的點。
徐拙是個行動派。
見這種方法不行,便要動手製作。
昨天雜物間的紅薯全都被徐拙給用了,今天趙光明居然買了一箱蜜薯。
這玩意兒雖然跟紅薯一個味兒,但是蜜薯蒸好之後呈半流質狀態,比一般的紅薯含水量要大,而且味道也更甜。
他想了想,把紅薯削皮,然後放在鍋裡蒸熟。
這期間,那位老外主廚一直在看著徐拙的操作,估計是想從中餐做紅薯的方式中,找到一些靈感吧。
紅薯蒸好之後,徐拙用勺子把蜜薯碾壓成泥。
蜜薯因為含糖量比較高,所以感覺更粘稠一些。
不過黃黃的顏色看上去挺不錯的,讓人很有食欲,加上不斷飄出的紅薯香味兒,這感覺挺不錯的。
徐拙正做著的時候,那個主廚也不說話了,直勾勾的看著徐拙的操作。
等所有的紅薯都用勺子搗成泥之後,徐拙抓了一把紅薯澱粉放進去,又灑進去一些白糖,然後洗洗手,直接下手開始攪拌搡搗。
一直到澱粉和紅薯泥融為一體之後,徐拙在鍋裡燒水,等燒開後開小火,讓鍋裡的水保持微微沸騰的狀態。
然後他挖了一些紅薯泥,揉搓成一個圓球之後,小心的丟進鍋裡。
這是中餐中,紅薯汆丸子的做法。
這種丸子因為是用水煮成的,所以口感軟糯,而且甜味兒適中,比較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另外這樣做出的紅薯丸子呈半透明狀態,顏值也比較高。
而且半透明的紅薯丸子盛放在碗裡,顏值上也更好看一些。
徐拙往鍋裡下了一半,剛準備燒油再炸一些,旁邊一直在看的主廚突然激動了,他哇啦哇啦不知道說了什麼,就去忙活了,讓徐拙有些詫異。
他把紅薯做成丸子,隻是因為吃了兩頓分子料理,發現好多菜品都是圓球形狀的,所以就想用這種方式渾水摸魚。
當然了,假如主廚看完這些之後能夠有了做紅薯泥的靈感,那自然更好,不過徐拙的主要目的,還是糊弄係統。
現在看來,好像,還真給了這位主廚一些啟發。
“他在忙活啥呢?烏烏拉拉的說了一堆,我一句都聽不懂。”
剛剛主廚的語速有些快,周雯也沒聽太明白:“他好像說可以把這黃色的丸子做成橘子,不過還需要進行試驗,讓你先等一等。”
那就等唄。
要是能把紅薯做成橘子,那就再好不過了。
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