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油炸過的紙油光閃閃的,摸起來有點滑膩。
已經不像是紙了,反倒像是那種包裝食物或者油印時候用的蠟紙,也像是很薄的塑料薄膜。
這玉扣紙經過油炸之後,應該變得更加密實了,因為紙的柔韌性有了明顯的提升,甚至連用手撕的時候,也會稍稍有些費勁。
另外,紙張油炸之後變得更加平整,應該是那些細小的孔隙被油脂給堵上了,所以變成了現在這副樣子。
老爺子拿著這些紙一張張的看著。
經過油炸後,雖然能夠讓紙變得更加密實,但也能暴露出一些問題出來。
比如原本紙上的一些小孔洞或者小氣泡,會在油炸的時候變大或者破開,造成紙上麵出現孔洞。
這種紙不能使用,因為會漏氣進油,得挑選出來。
老爺子把這些紙挑選完畢後,還真找到兩張出現孔洞的。
挑選好之後,他又拿來一些棉線。
看到這裡的時候,大家都有些意外,難道這紙包雞是用棉線纏起來的?這不就跟粽子一樣了嘛?
老爺子笑著說道:“傳統做法還真是用線把紙包纏起來的,不過不是棉線,而是用嫩竹子劈出來的那種很細的竹條。
這樣炸出來的雞,自帶有竹子的那種清香味兒。
但是咱們這邊沒有竹子,所以就用棉線湊合了。話說你們乾嘛這麼震驚啊?難道你們不知道廣西那邊萬物皆可包粽子嗎?”
這話讓大家點點頭,確實是這麼個情況。
那邊真是什麼都能包進粽子裡,說不定這紙包雞就是根據包粽子的靈感得來的呢。
棉線準備好之後,老爺子便把那些醃製的雞端過來,開始包雞。
撕開保鮮膜,把這些雞從盆裡拿出去,抹去表麵的那些香料碎屑以及蔥薑末等醃料。
做完這些之後,他把雞塊放在玉扣紙的一邊靠中間的位置。
然後用紙卷著雞塊向前一滾,讓紙把雞塊卷起來。
再把兩邊多餘的紙折向中間的部位,跟雞塊重疊。
最後滾動雞塊,繼續向前卷起來,一直卷到最頭部。
這紙包雞算是包好了,接下來隻要用棉線在兩頭稍微纏一下就行。
油炸過的玉扣紙非常平整,很容易就會貼在一起,哪怕不用繩子綁著也不會分開。
所以隻需要稍微纏一下就行,不用像包粽子那樣全身纏一遍。
纏好之後老爺子說道:“我之所以選擇纏起來,其實還有個原因,就是擔心雞塊太大炸不透。
要是雞塊小的話,直接用包中藥的方式包起來就行,完全不用擔心會裂開。”
傳統做法的雞塊比較大,為了穩妥起見,得用繩子把紙包纏一下,免得開裂。
要是雞塊小的話,那就沒這個必要了,因為炸製的時間很短,雞塊熟成很快,用包中藥的方式包起來就行。
把所有雞塊都包好之後,老爺子再次把灶打開,開始燒剛剛炸過紙的油鍋。
到了炸這一步了,這道菜到底行不行,也到了最後檢驗的時候。
對於一道菜來說,花樣再多,賣相再好,假如味道不行,一切都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