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的辛辣和醬油的鹹鮮,把原本就鮮嫩的魚肉襯托得極為鮮甜。
加上鮟鱇魚本身比較軟,膠質多,所以吃起來口感非常綿密柔軟,而芥末的辛辣和醬油的鹹鮮,正好化解了魚肉的油膩。
其實鮟鱇魚更適合燉一下做火鍋,因為這些膠質能夠讓魚湯變得濃稠鮮香,不管涮菜還是喝湯,都極美。
魚生很好吃,甚至超越了徐拙對生魚片的認知。
就衝這麼好吃的魚肉,徐拙覺得自己也應該買幾條鮟鱇魚好好琢磨琢磨,假如可以的話,他甚至還想在店裡上新一些鮟鱇魚的菜品。
在國內,鮟鱇魚的價格並不高,而且隻有沿海地區的人食用。
假如能在店裡上新的話,徐拙覺得利潤應該是不小的。
不過鮟鱇魚有個缺點,那就是無法養殖。
漁民用拖網在海底打撈,有時候多,有時候少,甚至有時候一條都遇不到,產量完全沒法保證。
而且就算打到,也不保證是鮮活的。
假如四方食府上新這道食材的話,鮮活肯定是主打的賣點,甚至還要在大堂裡弄一個大號的水族箱,讓顧客自己挑選要吃的魚。
但這些都還隻是設想而已,具體行不行,還得看具體的情況。
比如原材料供應了,比如菜品的設計了,比如食客的接受程度了。
店麵一大,顧慮就會增多,現在四方食府的經營,已經不是徐拙一個人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不管做什麼,都要經過論證才行。
隻有這樣,四方食府這條大船才會行駛的更加平穩。
正在思索的時候,鮟鱇魚肝端了上來。
鮟鱇魚肝的做法非常古樸,應該就是用清酒和食鹽稍稍醃製一下,然後就裹起來下鍋蒸製。
這做法,跟鵝肝醬很相似,甚至連吃法也很相似。
這種方式做出來的魚肝,在日料中一般會蘸著醋或者醬油食用,但徐拙這會兒卻什麼都沒蘸,夾起一片就送進了嘴裡。
徐拙始終相信一點,好的食材,是不需要用調料進行多餘的搭配的。
另外,他這麼嘗試,也是為了看看鮟鱇魚肝到底有多好吃,值不值得自己去做肝膏湯的實驗。
魚肝剛一入口,徐拙就有種吃了一塊鵝肝的感覺。
不過細品之下就能發現,嘴裡的這塊肝臟,比鵝肝的的香氣要柔和,同時口感也更加柔軟一些。
但這不是說鮟鱇魚肝比鵝肝差,相反,徐拙越吃,越覺得鮟鱇魚肝確實是超越鵝肝的存在。
至少在他為數不多的吃鵝肝的經曆中,鮟鱇魚肝確實非常出眾。
或許以後有機會吃到頂級鵝肝的時候,會推翻這一結論。
不過現在,他鑒定的認為,鮟鱇魚肝就是比鵝肝好吃。
入口細膩綿滑,脂香持久柔和,在香味兒中還透出鮟鱇魚肝特有的清鮮,吃完之後嘴裡還有微微發甜的回甘。
這簡直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食材。
甚至比鵝肝更加適合做肝膏湯的食材。
有了這鵝肝之後,徐拙握了握拳頭。
邵鈞儒的那套四合院,老子要定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