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儷君不給楊老夫人留麵子,楊老夫人在她院子門前徘徊了好一會兒,見婆子們連院門都關上了,不讓人窺探半絲,方才生氣地跺腳離開
晚膳的時候,李儷君前去陪隋王、竇王妃用餐,就聽長兄李儉讓說起此事,知道楊老夫人定是在外孫這裡告了黑狀。
隻不過,隋王與竇王妃都沒聽說過這事兒的消息,而李儉讓也相信了外祖母的說法:“小妹當真在路遇外祖母的時候,命身邊侍從對她破口大罵麼?雖說……為兄明白小妹心中的怨恨,可外祖母畢竟是長輩……好妹妹,你就當是看在為兄的份上,對她客氣一些吧?”
李儷君一臉驚訝地看向他:“阿兄為何這般說話?我何曾命身邊侍從對楊老夫人破口大罵?分明是她讓侍女擋在路上指責我對她無禮,要求我對她行大禮,管她喊外祖母,還要我來跟阿翁阿婆說,要把大姐三姐四弟給弄回王府裡來。這是阿翁、阿婆與阿耶他們才能決定的事,我怎麼好過問?隻能老實說我辦不到。結果楊老夫人就生氣了,還讓侍女堵在我院門前罵我不孝順,不知禮。我跟她說不明白,隻得走人,沒想到她還跑去阿兄那兒顛倒黑白去了?”
李儉讓一愣:“這……”這跟外祖母所言可相差太大了!
然而李儷君有人證,把崔嬤嬤、二紅與秋香都叫出來做證了。三個人用辭不一樣,但說法大致相同,反正都是楊老夫人先撩者賤。當時除了她們雙方人士,再無他人在場,也不知道是不是楊老夫人事先讓人清過場了,連個第三方中立人士都找不出來,沒辦法證明哪一方的說法才是正確的。
可相比於李儷君這邊一大群人,楊老夫人與她的侍女隻有兩張嘴,似乎顯得勢單力薄了。她想要把李俶君他們姐弟接回來又是人儘皆知的,近日已經拜訪過隋王府每個主人,隻是未能找到一個願意幫她說話的人罷了。若說她是為了外孫外孫女,對李儷君這個輕視多年的孩子態度輕慢一些,似乎也沒什麼出奇。從前小楊氏還在時,彆說李儷君是繼室的女兒了,哪怕是二房、三房的孩子,她都沒放在心上過。老人家糊塗一些,繼續用以前的態度對待李儷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竇王妃在上首聽著,還幫李儷君說話:“好孩子,你受委屈了。在自個兒家裡被人這麼欺負,竟然一聲不吭。若不是你阿兄被楊老夫人騙了,主動來找你求和,阿婆還不知道我們的好親家竟然會在隋王府欺負咱們家的孩子呢!這口氣,阿婆一定會幫你出的!”
隋王沒有說話。他對楊家也多有不滿了,隻是楊家兄弟外調後,隻剩一個楊老夫人在京,他沒有跟婦孺計較的道理。孫女受了一點閒氣,有妻子出麵也就夠了。
他反過來提醒長孫:“阿翁不肯將你弟妹們接回來,自有阿翁的道理。上回已經跟你解釋過了,你心裡是明白的。可有些話,不好跟你外祖母說得太明白,隻怕說明白了,她也會裝糊塗。她見你不肯幫她接人,便從你妹妹這裡打主意。不管她是怎麼說的,你心裡要有數,不能因為外人的幾句讒言,便叫你妹妹受委屈。”
李儉讓聽得羞愧不已,整張臉都紅了:“是,孫兒知道錯了。”還轉身向李儷君賠罪,“是為兄偏聽偏信,冤枉了妹妹。”
李儷君微笑做大度狀:“沒事兒,阿兄與我才是親手足呢,彆因為外人的閒話而傷了彼此的情份。”
李儉讓歎氣。楊老夫人對他而言可不是外人,但如果外祖母在他麵前都要撒謊了,不惜欺騙他去達成自己的目的,那還能算是“自己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