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內情李慧君也說不清楚,反正竇王妃的娘家人如今跟畢國公兄弟幾個的關係緩和了不少。自打她兄弟成功做了某家宗室王府的長史,再把兒子送進了太學,兩年多來仕途平順,還認識了幾個份量不輕的朋友,在長安城的權貴圈中站穩了腳跟。畢國公兄弟幾個已經占足了便宜,也不好一再薅同族的羊毛,雙方的矛盾就沒那麼突出了。
畢國公兄弟幾個當初為張良娣入東宮而歡喜得意,如今兩年多下來,也有些回過味兒來了。東宮的地位可沒那麼穩當,而且他前頭已經有了成年又出色的兒子,就算張良娣將來能成為太子正妃,乃至於一國之後,也未必能再進一步,把親生兒子捧上那個位置。如今她隻能先爭取多生幾個兒子,培養兒子成材,才好去謀求將來呢。至於竇家人,若是過於平庸,幫不上她的忙,她也不會為他們多花精力。有那功夫,她還不如多關照自己的親兄弟。
裴王妃時常入宮向聖人請安,與貴妃也處得很好。張良娣便有意交好她,借著雙方的親戚關係,拉攏她做個臂膀,遇事時也好給東宮多添一個助力。裴王妃偶然遇見張良娣的兄弟,發現對方年輕英俊,才學也不錯,風度翩翩,還未定親,便試探了一下張良娣的意思,見張良娣十分樂意與隋王府結親,才會在竇王妃麵前做這個媒。
竇王妃對這門親事挺滿意的。她其實對張良娣姐弟幾個並不陌生,算是看著他們長大的,隻是雙方僅在逢年過節時會遇見,算不得有交情,也沒什麼仇怨罷了。雖說如今楊家得勢,但貴妃無子,東宮地位還算穩固,竇王妃對太子還是相當看好的,把女兒嫁給張良娣的兄弟,興許對兒子李琅的仕途也有些幫助。
因為對這門婚事感到很滿意,竇王妃對新兒媳裴王妃的態度也親熱多了,偶爾還願意拿出點錢來幫對方緩解財務上的麻煩。要知道,當初將中饋大權移交給兒媳的時候,竇王妃可是一字未提趙陳記的收益。這筆錢每季度仍舊按時送到竇王妃的手中——隋王的新寺廟開銷也仍舊是從她手裡支取。而裴王妃也沒有用前任繼室的嫁妝來養家的打算,自掌中饋以來,一應開支都是利用隋王府的產業來支應的,但有時候還是免不了要動用自己的嫁妝。如今有了婆婆的貼補,她才沒那麼吃力了。
隋王並不反對女兒嫁給張家子,隻是不想再插手聖人和他兒子們的事了,所以,即使將來東宮麵臨危機,他也不會多言。他坦白地跟妻子說明了自己的立場,竇王妃平靜地接受了,自行去跟張家人議親,如今已經基本定下了婚約。
張家子已經十九歲了,雙方家族都覺得他的婚事不能再拖下去,因此議定明年春天完婚。等到李琅續弦之後,這門婚事便要開始走程序了。
因此,竇王妃如今是真的很忙。她不僅僅是忙著給兒子辦婚禮,還要籌備女兒出嫁事宜,又要教導女兒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主婦。她如此忙碌,哪裡還幫得上彆的?對李儷君稍有冷淡,也是人之常情。
李儷君並不介意,她送走了李慧君,繼續忙活自己的事,不一會兒便迎來了回歸的崔嬤嬤與石青。
她們打聽到了楊國忠的消息。
(本章完)
.
/100/100814/3147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