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爭執不休的問題就是“趙白魚為何刀斬三百官”,動機是什麼?
如果沒有換子真相的爆出,也沒有舍身擋刀,趙白魚必死無疑。
他不死,難免動搖皇權威嚴。
趙白魚為何明知死路還敢乾出無詔先斬後奏的事來?
王曉月無意識地刷新手機屏幕,突然看到一條新的回複。
【話說回來,有誰知道半年前在江西洪州挖出來的那座古墓考古進程?】
【“什麼古墓?”引用:趙硯冰的墓。據說確定是趙硯冰的墓之後,專家欣喜若狂,說不定能從中找到很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史實資料。】
【我眼饞得要命,跨越元狩、重華兩朝,見證盛世的崛起到巔峰,尤其他是我魚兒的狂熱粉,寫了無數文章誇恩師,很多考證魚兒的資料基本從他留下來的文集裡查證的,包括當年魚兒和他家那位的姻緣。】
【——氣死,大景盛世沒一本史料敢記載魚兒為什麼嫁給霍大!要不是趙硯冰的文集,肯定沒人知道魚兒是被逼嫁給當時聲名暴虐的霍大!】
【霍大是什麼鬼稱呼?算了。事實證明,沒霍大撐腰,魚兒官途必定艱難,他辦事太不顧後果,容易得罪人,這也算是陰差陽錯巧解姻緣了。】
【我讚同,後世趨向於保守,明明史實記載魚兒和霍大拜過堂,一輩子相濡以沫,生同衾死同穴,結果現在的電視劇都塑造成假成親、真知己——知己個屁!】
【早些年也是敢拍的……唉。】
【臥槽,你們快去看熱搜!】
王曉月眼尖,起初沒興趣,後來發現一堆人刷屏熱搜,附帶驚歎號,不由好奇,跑去看熱搜,發現爆火的前三條熱搜都和年初挖到的趙硯冰墓有關。
點進第一條,是官媒發的視頻。
記者采訪史學家裡的泰鬥,問的是近半年來的考古所得。
史學家:“墓裡收藏了很多同時代大家作品、傳世名畫,最具有研究價值的是一本遊記和一本隨筆。經過考據,我們基本能確定這本遊記的作者是大景的臨安王和趙白魚,啊,就是我們心目中的第一青天。它應該是趙白魚辭官離京之後,遍遊天下所著,囊括了各地風土民情、特色建築和飲食習慣,以及當時的官場、商場、海關的一些比較具體的政策設施,還去了西域,下過南洋,也到過羅馬,全部有所記載!所以說,它特彆有研究價值。”
王曉月鼻翼翕張,瞳孔擴大,異常興奮。
評論裡彈出一條:【能不能刊印出版?我能炫一百本。】
王曉月不住點頭,她好想買。
記者同時問出這個問題。
史學家:“正在商量,到時候如果出版會通知。”
另一本隨筆的內容是什麼?
記者問出了屏幕外,所有人的問題。
史學家哈哈笑道:“眾所周知,隨筆就和我們現代人寫日記一樣。趙硯冰是他恩師的狂熱粉這件事也是人儘皆知,所以隨筆記錄了趙白魚許多個二三事。”
“耶!”
王曉月忍不住跳起來歡呼,好不容易平複心情後,坐回屏幕前繼續觀看。
史學家此時說道:“……隨筆裡記錄了很多正史野史都沒說到的事情,比如趙白魚被迫李代桃僵嫁與臨安王,以及婚後的琴瑟和鳴。再比如,宮宴之日,擋刀之時,趙白魚心存死誌,我們至今誰都沒辦法感受到當年那個誌向遠大卻心係萬民、把自己置身於黎民百姓裡的趙青天是如何的絕望,但隨筆裡,趙硯冰說了一句‘文武百官皆神傷’,可見其人格魅力。”
王曉月其實更想知道趙白魚刀斬三百官的原因,她以為不會得到答案,沒成想下一刻有了回複。
激動地聽完,沉默地退出視頻,兩腮涼涼,手指一摸,居然不知不覺落了眼淚。
王曉月進論壇,發現大家都一樣。
【我哭了,你們呢?】
【哇哇大哭,心酸不已。】
【何謂父母官?如是而已。】
【在那個百姓如芻狗、人命如草芥的封建時代,魚兒是真的把低到塵埃裡的人民放在了心上,打從心底給予尊重和平等。】
【原來刀斬三百官,置之死地,所求不過‘公道’二字。】
王曉月剛平複下去的情緒又被調起來,忍不住想起史學家的話:“趙硯冰到底是大景的臣子,骨子裡的忠君愛國讓他不敢直言元狩帝的不是,但是從一些記錄裡,能旁敲側擊出兩江大案牽涉元狩帝。元狩帝因此無意處置罪證確鑿的昌平,打著小事化了的主意,反正少一個昌平,其他罪人還是會處置,還是會給枉死的百姓一個所謂的公道不是嗎?可昌平是罪魁禍首啊,哪有底下的小鬼殺了,就能放過閻王,還讓這頭鬼王留在京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的道理?如果不是趙白魚,兩江成百上千人的冤屈恐怕就此沉底。”
“王權至上的時代,其實很常見,除非動到當權者的利益,才會殺之後快,再借口是為黎民百姓討公道,賺取民心。實際上,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多數時候是句空話,當然律法主張平等,可是律法也掌控在權貴手裡,借律法漏洞冤殺平民,縱觀曆史,比比皆是。”
“所以當時的情況幾乎無可轉圜,昌平生路坦蕩,兩江冤屈衝天,若無趙白魚那一刀,怕是千年積怨也難消啊。”
“趙硯冰在隨筆裡寫下恩師在他第一次赴任那晚,曾同他推心置腹,描繪了一個理想光明的時代,一個隻屬於趙白魚的桃花源。”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仿佛跨越了時空與千年後的我們共鳴。他說——”
論壇裡有人複製史學家的話。
【我們生來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