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漢闕最新章節!
前年,也就是元鳳三年時,右賢王令犁汙王窺河西,欲入張掖,卻被張掖屬國都尉打了埋伏,損失三千餘騎,犁汙王自己也當場戰死。
至於發生在敦煌破虜燧的小小衝突,隻不過是那場戰爭裡毫不起眼的一角。
那是右賢王屠耆堂人生第一場大敗仗,他從而發現,自己對漢這個敵人,竟如此不了解,這才開始瘋狂搜羅漢人俘虜加入王庭。
不過那場戰敗,右賢王將鍋全甩到了犁汙王頭上,取消了其子繼承領地的資格,轉封了自己的親信為溫偶駼(tu)王。作為右地最靠南的一位王,以酒泉、張掖以北的馬鬃山為駐牧地,負責監視河西漢軍動靜。
眼下溫偶駼王履行了他的職責,派人將酒泉漢軍集結,有進攻右地之勢稟報給右賢王,聽聞老家可能有危險,千騎長們更是坐不住了。
“莫慌!”
右賢王臉上卻依然保持鎮定,笑道:“漢軍想要從酒泉張掖到我的王庭,隻有兩條路。”
“一是出居延塞數百裡,過龍勒水、涿邪山西進。”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就是走了這條道進攻右部,打了天山之戰,匈奴豈能不防?
右賢王對親信們道:“我發兵前,已請求大單於派遣右大都尉率萬餘騎遊弋於那一帶,漢軍決計過不了。”
“第二條路,是穿行數百裡戈壁沙漠,通過被星星點綴的峽穀,我也已派東蒲類王率三千騎駐守,加上溫偶駼王,漢軍也難以穿過那天險。”
星星峽是後世新疆與敦煌的省界,四麵峰巒疊嶂,隻有一條狹窄的山路蜿蜒其間,兩旁危岩峭壁,正因如此,漢軍從來沒走過那條路。
如此說辭安頓眾人後,右賢王心中卻直打鼓,不由想起漢使任弘那封帛書裡還真的有這麼一句話。
“天子已遣後將軍趙充國以軍十萬出酒泉,取蒲類海,破右賢王庭……”
“難道這不是那漢使亂說,而是確有其事?“
十萬不可能,以右賢王對漢朝的了解,漢軍不可能短時間內集結這麼多部隊而不被匈奴發覺。
但近萬騎兵,卻是有可能的,單單河西四郡便能出動。他現在擔心的是,溫偶駼王加上東蒲類王,能在星星峽借助天險,擋住人數相當的漢軍騎兵麼?
右賢王說不準。
如今的漢騎早不是一百年前了,奪取河西、河南地後,漢軍馬匹優良程度甚至超過了普通匈奴小王。許多降漢匈奴、羌人作為胡騎加入漢軍,騎兵主力的六郡良家子精通騎射,加上甲兵精良,在優秀將領指揮下,經常能以少敵多。
上一次戰爭裡,犁汙王殺入張掖郡的四千騎,正是被張掖屬國的三千騎逮到,幾乎全軍覆沒。
而且漢軍下了馬就能持盾充當步兵,在狹隘地形反而比失去馬匹之利的匈奴人更強。
“這消息是十日前從馬鬃山送出,若是當時漢軍便立刻北上,此刻恐怕都已打到蒲類海了。”
雖然他在右賢王庭還留了一萬騎,可仍覺得不太夠。
躊躇間,眼前這場仗,從誌在必得的扭轉漢匈局勢之戰,變成了一根難啃的骨頭。
雖然拚儘全力不一定會輸,但必將耗費許時間,三天、五天甚至是十天,到時候自己的王庭若被端掉,那拚著數千傷亡消滅這三千漢軍,又有何意義呢?
可就這樣倉促而退,實在有些恥辱,雖然匈奴人見不利而退是常態,可身為右賢王,數年來一再敗績,也會讓他威望大跌。
正當右賢王猶豫之時,西北麵卻有一眾胡騎奔騰而來,竟是蒲陰王和他手下的兩千騎。
“渠犁出事了?”見到蒲陰王來此,右賢王隻感覺,他帶來的也不是什麼好消息。
蒲陰王眼睛裡滿是焦慮:“不是渠犁,是鐵門。“
“我早上抓到右穀蠡王的親信,他說右穀蠡王已降漢使,漢使打開鐵門,任其通過!此刻右穀蠡王恐怕早就抵達峽穀另一端,要回他的王庭去了!”
“我說右穀蠡王為何沒有南下投降傅介子,竟存了收攏部眾的主意!“
這個消息對右賢王的打擊,比方才更大,他隻感覺到頭暈目眩,心裡隻剩下一句話。
“亂了,整個右地,都要亂了!”
……
當右穀蠡王麾下騎從陸續散走來投奔右賢王時,右賢王是得意的,隻覺得此番一石二鳥,既讓漢軍落入自己圈套,又消滅了一個對手。
可他沒想到右穀蠡王竟這麼拚,不往南去投漢軍,反而孤注一擲,走鐵門回王庭,妄圖複起。
從剛開始右穀蠡王被漢使陷害,到如今坐實背叛匈奴,右賢王是推波助瀾的,在種種誤會下,兩邊決計是談不攏了。
一旦右穀蠡王回到天山以北,部眾四五萬,控弦者數千,若配合河西漢軍騎兵夾擊右賢王庭,那就大事不妙!
而從鐵門回天山以北,是日逐王的地盤,日逐王是否會因為在鐵門敗了一場,害怕再到責罰而與右穀蠡王勾結,一同反叛呢?那勢必將右部徹底攪亂。
到那時,他這右賢王還能不能繼續當下去,匈奴右部還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
右賢王隻覺得腳底寒意一股股往上升,他的心早就不在眼前的戰鬥,而飛回右地去了,哪邊更重要自不必言。
而最終讓右賢王下定決定放棄進攻的,是來自孔雀河西岸的滾滾塵土。
那看上去像是數千騎行進揚起的塵埃,在十裡外便能看見,是敵非友。
“是烏孫人麼?”
匈奴人有些不安,右賢王咬著牙:“這群烏孫狼,分明派使者來說好絕不越過輪台烏壘半步,不會與匈奴為敵,眼下乘著我右部將亂,便反悔了?”
既然烏孫人也加入了戰局,有其為漢軍犄角,那這場戰鬥,他們最後一點優勢也喪失殆儘,本就不願死戰的匈奴人已經萌生退意。
而就在這時,左右的千騎長們,還有吳宗年卻大聲示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