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闕最新章節!
(為白銀萌人在梧桐下加更810)
……
“你這小孺子,竟說本將軍是趙括?”
任弘那句話範明友最初沒聽明白,在對麵和他臨時組隊的賢良文學們提醒下才反應過來。
範明友被公認為當今朝中僅次於趙充國的善用兵者,他早年擊益州西南夷謀反,後任羌騎校尉,隨軍平定武都郡氐人叛亂,由此嶄露頭角,大將軍霍光也對他青眼有加,嫁女與之結親。
後來升為中郎將,又被封為度遼將軍,去年將兵兩萬出塞擊烏桓,斬首六千餘級,堪稱大勝,其後烏桓複寇幽州,範明友屢屢擊平,使得烏桓大人們聞明友之名而震怖,隻能重新歸附於漢,保於塞外,為漢偵查匈奴左賢王動靜。
範明友由此封平陵侯,他和斬了樓蘭王的傅介子,可謂那一年最耀眼的星,東西兩開花。
但在二人爭論是先取西域斷匈奴右臂,還是驅烏桓鮮卑擊匈奴斷其左臂上,範明友卻與傅介子交惡,他認為傅介子不過僥幸砍了樓蘭王一顆腦袋,如何能與自己斬烏桓六千級相比?大將軍還胳膊肘往外拐,故頗為不平。
就是這樣一位對自己戰功與兵法十分驕傲的將軍,卻被任弘說成“趙括“,豈能不怒?虧得他方才還打算隻舉劾傅介子,而不欲針對任弘,此子真是太不識抬舉了!
連一向自詡天不怕地不怕的狂士楊惲,也默默跟任弘拉開了點距離,大將軍的女婿,他家也惹不起啊。
而常惠也開始著急,範明友雖不算位高權重,但他卻是大將軍之婿,平日裡無人願意招惹。
但任弘卻豁出去了,反正在旁人眼裡,他這個從傅介子使團中脫穎而出的小吏,早就是義陽侯的形狀了。
在漢朝,舉主與被舉者的關係十分特殊,猶如君臣,背棄必遭天下人不齒。這標簽是洗不掉甩不脫的,也不怕撕破臉,索性就把該說的都說出來吧!
於是任弘笑道:“豈敢質疑範將軍用兵之能,我說的是各位指摘傅公縱敵、頓兵不戰的賢良文學們,真是連趙括都不如啊。”
“趙括至少還精通兵法,但我覺得,諸位賢良文學,卻是連兵法都沒翻過,就在此胡亂狂吠!”
此言激起一陣憤怒的喧嘩,眼看幾個高冠寬袖的博士議郎要出言,任弘便亮出了在西域那空曠之地練出來的大嗓門,蓋過了他們的雜音。
“敢問範將軍,當初義陽侯出塞時,所奉何等軍命?”
範明友沒有回答,任弘替他答了:“解渠犁、鐵門之圍,保住這幾個來之不易的屯田點!僅此而已,大漢沒有要他必滅右部,更沒有要他一定要俘虜右穀蠡王。”
任弘侃侃而談:“我曾讀兵書,故知吳孫子有言,將在外者,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隻要能達成解圍的目的,戰或不戰,俘或不俘,難道不該由義陽侯自己抉擇?”
他朝霍光拱手:“大將軍,當日的情形是,匈奴右賢王部近兩萬人圍渠犁鐵門,我雖施離間計讓右穀蠡王與右賢王離心,但右部主力尚在,藏匿在渠犁附近,想要乘著義陽侯援兵遠道而來,以逸待勞。”
“雖然義陽侯提前請酒泉郡集齊騎兵,做出塞進攻右地之勢,可右賢王是否會退兵?猶未可知,戰未必能占上風,烏孫也不肯越過輪台一線,吾等隻能利用右穀蠡王。”
“他能舉右穀蠡王庭部眾叛匈奴,可保西域漢軍數年安然屯田,並讓匈奴大亂。儘管右穀蠡王為日逐王先賢撣所斬,吾等的計策不成,但右賢王聽聞他過鐵門而去,亦倉促退兵,渠犁鐵門之圍遂解。”
“義陽侯已完成了朝廷賦予的使命,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者之善也,也算一場大勝。可為何打贏了仗後,朝中卻有人追責他某城為何不攻,某地為何不取,某人為何不俘?”
你行你上啊!
“當年長平烈侯第一次出塞,至漠南龍城,斬首七百級,難道孝武皇帝會責怪他為何不再前進一段,將當時還在陰山附近的單於庭燒了麼?”
任弘又朝北方恭敬地一拱手:“霍驃出河西,已打垮了休屠王,殲敵近九千人,繳獲祭天金人,難道朝中會埋怨他為何不更進一步,全取河西麼?”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明智的將帥考慮作戰問題,必須要兼顧利害兩個方麵,不能隻貪功求利,草率用兵,想要一舉功成。”
“吾等並非不知俘獲招降右穀蠡王是大功,隻要傅公與我帶著他歸來,哪怕渠犁失陷,哪怕鐵門不存,依然能得封賞。”
“但義陽侯和諸位可不同,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功勳,而是國家安危,是將士性命。若換了在座諸位,恐怕貪功之念發於隱微,而吏卒之血已漂櫓也!賢良文學們平日裡滿口仁愛,這時候怎麼就不愛惜士卒性命了?”
任弘一口氣說完,朝霍光長作揖。
而那些方才針對傅介子的疾風暴雨,此刻統統朝他砸來。
“如此說來,放右穀蠡王,是任謁者與義陽侯一同商議的?”
“大將軍,看來此事任弘也有過失,是否應該封侯,也值得商榷!”
但從始至終,霍光卻隻麵無表情地聽他們爭論。
隻忽然一揮手。
“都不必站著了,坐下說。”
言罷便在大行派人搬來的案幾後跪坐了下來,背對殿陛,朝向眾臣。
眾人也隻好暫時中斷吵鬨,紛紛在各自的位置坐下。
唯獨任弘位卑無座,仍站立著。
不,還有一人。
任弘看到,有一位列於文官之中的卿士仍傲然而立,雖才年過五旬,卻已白發蒼蒼,他背有些佝僂,身形無比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