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有大弊。”
劉病已的回答十分坦率。
“西安侯,我沒有楊子幼那般淵博的學識,也不太懂史事。雖然他今日為秦張目,說儒士編造故事,抹黑秦政。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用炭往鍋底塗抹,黑上加黑而已。“
“秦既然能二世而亡,其政必有大弊!”
任弘頷首,也沒有進行評價:“那周政如何?”
劉病已思索後道:“周政雖被說得美妙,但恐怕也非儘善儘美。我與不少儒生往來過,總覺得儒士雖言仁義,但提出的看法卻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光是三輔民間便如此浩嚷難治,純用周政德治,恐怕會越治越亂,還不如眼下。”
他笑道:“也不怕西安侯笑話,我不喜秦政,亦不愛周政,隻覺得這世上最好的治國之策,便是雜周秦而用的漢家製度!”
言罷也披上衣裘,告辭而去。
任弘隻在他走後暗道:“是啊,秦,就是一顆沉到水裡,讓大漢摸著過河的石頭。”
不管在後世看來多麼超前,多麼惋惜,但秦政的純用法家,已被現實證明,是徹徹底底失敗的道路,治大國如烹小鮮,最忌過猛過烈。
遭秦世暴亂,漢初的人傑們不偕尺土之資,不權將相之柄,發跡泗亭,奮其智謀,羈英雄鞭驅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義成,或以權斷,逆順不常。經曆文景漢武三代,除秦弊政,最終找到一條最適合現實的體製。
剛猛中帶著柔和,冰冷的法度外包裹上了儒家六經脈脈溫情的仁義外衣。
可以稱之為“漢家特色的吏治國家”,“漢家特色的封邦建國”。
對周秦有繼承,有摒棄,存其精華去其糟粕,這艘巨輪已磕磕絆絆,航行了一百三十餘年,不僅完成了大一統四夷服的使命,還開眼看世界,叩開了新時代的大門。
秦朝這顆石頭被老劉家摸了百多年後,都已經盤出了包漿,現在大漢麵臨的情況是,再往前走,就沒有石頭可摸了。
於是有些人產生了懼怕和惶恐,想要回頭,恢複周政,指望用真假難辨的古舊典籍裡那些金句指導國事。
這當然不靠譜,大漢需要的不是複周政,更不是複秦政,而是甩掉曆史包袱,繼續向前走。
“我看這大漢,就缺個引航員啊……”
不過到了次日清晨,任弘就受到了國家掌舵人大將軍霍光的召見。
……
前幾天的冬至日大朝會,任弘與典屬國獻上通過石渠閣檢驗的天下輿圖後,確實轟動了朝野。武帝朝時對四輿的探索,終於落實到了地圖上,五經博士固守的五服、九服說又破了個大窟窿,但也顧不上去補。
因為任弘拋出的異域傳說打亂了他們的步驟,賢良文學內部,正在為究竟要不要請求朝廷派遣使者去海西看看,搞清楚那大秦國是不是暴秦殘黨而爭論不休呢。
他們一向反對探索《禹貢》《春秋》之外的地域,可如今卻產生了分歧。
任弘倒是一點不怕派去的使者發現真相,幾萬裡行程,往返就得幾年,已開始與羅馬交惡,並壟斷絲路中轉利益的安息人也不會這麼輕易放漢使過去。
曆史上,因為安息的阻擾,漢朝和羅馬就始終未能接觸,東漢時,走得最遠的班超副使甘英被安息人故意帶到波斯灣,欺騙他說這就是西海,大秦就在對麵,海浪頗大,去者十不還一,甘英遂起了退縮之心。又過了幾十年,倒是羅馬人自己找上門來了,派出的使者走海路從日南郡登陸前來“朝貢”,但漢人總覺得這是某個南方蠻夷冒充的。
相比在學術圈引發的地震,廟堂諸卿對輿圖卻十分平淡,不曾驚為天人,也沒有不屑一顧,就是按照漢家規矩辦事,讓畫工多臨摹幾份掛到朝堂和九卿官署裡。
當任弘走進大司馬大將軍幕府時,發現這兒也掛了一幅。
這輿圖相比藏在石渠閣的那一版,縮小了一半,東邊果然加長了許多,讓大漢正好處於地圖中央,任弘之所以同意這麼做,自然是為了讓東方那留白的部分引發世人好奇,但他沒想到,最先刺-激到的,竟是霍光……
聽到任弘進入廳堂作揖,霍光也回過頭來,直截了當告訴了任弘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