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遊擊(1 / 2)

漢闕 七月新番 5812 字 10個月前

.,

正在動工修築的西霆障緊挨著湟水邊的台地,河流衝刷著向下切割,原先的河床就變成了高高的台地,留下肥沃的土壤。

冰雪消融後,鐵灰色的河灘上有東一塊西一塊的赤黃色田畝,這本是羌的的土地,如今他們放棄了這兒。屯田卒們光著上身,穿著犢鼻褌,手把近年在長安附近流行開來的曲轅犁,驅趕著牛耕地,灑下小麥或裸麥的種子——裸麥是護羌校尉任弘提議種的,它在後世有另一個名字:青稞。

遠方的黃土台地上,幾座石砌的碉樓烽燧已拔地而起,上百騎從在漢軍駐地周邊巡視,茂密的森林開始恢複青綠,綿延向上的遠山長著壽命長久的針葉林,雲霧隱隱罩著一線銀霞般的雪山。

先零羌大豪楊玉就藏身於森林中,裹著一件老山羊皮,看著眼前的一幕,眼神陰沉而憂鬱。

“狡猾的漢人。”

楊玉在聽聞趙充國率大軍抵達河湟後,便果斷選擇撤兵,將各羌部化整為零,分散到位於山腰和高原上的夏季牧場去。按照他的設想,河湟地形複雜,溝壑萬千,若漢軍進山追剿,便可據前險,守後厄,利用羌人熟悉的山地森林,痛擊漢人,讓金城變成漢朝不斷流血的傷口。

若他的對手還是那辛武賢,這招或許便奏效了。

可領軍進剿的趙充國家住令居,太了解羌人習性了,竟對楊玉的引誘毫不理會,隻派兵卒沿著湟水修石頭城堡,就地種起田來了!

“那是吾等的田。”

隨他來探查漢人虛實的羌人武士憤憤不平,這片紅石崖下寬闊的河穀,是湟水地區最富饒的土地,曾經居住在此的是龍耶部,龍耶被先零所滅後,河穀就歸了楊玉,分給他最中意的勇士們。

半耕半牧,這就是河湟的生存法則:每年三四月冰化後在河穀裡種下麥子踩實,趕著牛馬上山去,靠狩獵和野果肉酪度日,等秋後回來收獲自己長成的麥,靠糧食渡過漫長的寒冬。

趙充國看準了羌人的命門,將湟水河穀一占就不走了,這樣的膏腴之地在河湟本就不多,雪上加霜的是,先零羌非但無法在湟水立足,連大小榆穀都回不去了。

當然不是因為辛武賢撲空後,氣急敗壞放的那把火,而是因為,一直觀望局勢的河曲罕開羌,終於按捺不住,進軍占據了大榆穀,開始堂而皇之在那肥美的山穀裡種麥。

罕開羌的大豪還派人來與楊玉商量,說隻要先零羌不回大榆穀,罕開就不攻擊他們。

這要換了過去,楊玉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殺了罕開的人,帶兒孫們狠狠教訓他們,可如今不願再添一強敵的楊玉,忍痛答應了這個無理的要求,與罕開羌達成密約,以大河為界,先零的馬,再不會去河南邊。

失去大榆穀帶來的後果不止是春耕沒了著落,還讓先零與東邊的封養、牢姐斷了聯係。在解了允吾之圍後,漢朝隴西、天水兩千多兵卒協助收複了白石、河關,同樣封趙充國之策開始屯田,封養、牢姐倒是請求先零支援,但楊玉是萬不放心將後背交給罕開羌的。

東、南皆有敵,那北部呢?在那位護羌校尉任弘的布置下,支姓小月氏人聚集在湟北到浩門水之間的地域,亦難以突破。

唯一的好消息是,一月時,深入湟源的漢人攻擊了卑禾羌,卑禾大豪認為漢人欺騙了他,憤怒之下將歸義羌王的金印扔進了鮮水海,協助先零抗漢,讓楊玉躲過了任弘謀劃的“四麵受敵”處境。

雖然勒死先零的繩子鬆了一環,讓他們得以喘息,可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縈繞在所有部眾心裡。

“夏天能熬過去,但秋冬要怎麼過?”

回到位於深山的駐地,先零羌直屬於楊玉的幾千落就藏身於此,因為漢軍封鎖了湟水,加上有支姓小月氏在,湟北很多牧場去不了,先零諸豪隻能擠在湟南和河水之間溝壑萬千的山腰和狹小河穀裡,為了草場的劃分鬨了不少矛盾。

這不,楊玉一回來,猶非就極其敗壞地來告訴了他一個壞消息。

“叔父,你不在時,有七家小豪帶著數百人跑了!”

楊玉眉皺得更緊了:“逃往哪個方向?”

“南邊!”

這是去投奔罕開羌去了,雖然他女婿先零已經帶人去追,但楊玉並不抱希望。

“追回來七家,再過幾個月,也會跑十七家、七十家!”

先零羌雖然以楊玉為首領,但實際上卻是個部落聯盟,三十多個中豪各有領地,其下還有兩百多個小豪。有的小豪直接就是一個大家庭組成的牧團,部落的聯係就是共同的血緣祖先。

羌人的風俗習慣雖然不同於漢,但人類想避害趨利、害怕死亡都是一致的。現今先零失去了美地肥草,苦於寄居高山貧地,骨肉同胞離心離德再正常不過。

並不是人人都能意識到反抗漢人的必要性,在先零羌攻城略地那段日子,他們還願意團結在楊玉身邊分利,如今先零受挫就開始各懷心思,甚至出現了叛逃的情況。

那首羌人的古歌唱得好啊:

“岩下不冷又不熱,

岩下農田連成片。

豬膘夠你吃三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