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請良人閱兵(2 / 2)

漢闕 七月新番 7647 字 10個月前

“妾隻擔心母親。”她咬著嘴唇道:

“母親為了大漢,已經犧牲過一次。”

“我不希望她為了烏孫,再被犧牲一次!”

“絕不會。”

任弘寬慰道:“前年烏孫應了我的請求,派兵救了西域漢軍,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不論如何,我都會力議救援烏孫。”

“大將軍召我回來便是為了此事,我的提議是圍魏救趙,發兵擊匈奴,直搗單於庭,以此解烏孫之困,現在就等中朝決策了。”

“朝中會同意救烏孫麼?”瑤光握著任弘的手,她也知道,若無漢朝幫忙,烏孫恐怕熬不過匈奴的攻勢。

任弘倒是很樂觀:“大漢養士馬十餘年,如今範明友將烏桓搞定了,西羌的動蕩也被我與趙將軍壓下去了,經營西域也好幾年了,大將軍肯定會救烏孫。”

但還有一句話任弘沒說完,這也是他最為擔憂的事。

除非,出現某些不可抗力!

他抱著瑤光,目光卻移向案幾上的陶罐。

“雖然年號變了,但確實是今年沒錯吧?”

如同知道陶罐會摔碎,卻不知其何時落下來,接下來的每一刻,都得屏住呼吸,膽戰心驚!

……

“幼公。”

中朝議事完畢後,除了安排完西羌屯田事務,還在回京路上的趙充國外,霍光之下的六人陸續出來,到了公車司馬門時,杜延年卻被人喊住了。

卻是被楊惲算成“西南係”將尉之首的左馮翊田廣明。

嚴格來說,杜延年也與“西南係”有瓜葛,他當年以校尉的身份率領南陽士卒,隨田廣明進擊益州叛軍,二人是上司下屬關係,如今卻平起平坐,霍光甚至更加器重杜延年一些。

田廣明邀杜延年同車,忽然道:“今日大將軍使吾等議擊匈奴,以圍魏救趙之法解烏孫圍一事,我還以為幼公會反對。”

在中朝眾人裡,張安世是出了名的應聲蟲,唯霍光馬首是瞻。因為他不是霍光嫡係,生怕一個忤逆被霍光當成桑弘羊那樣的政敵乾掉了。

與之相反,作為霍光心腹,在平上官桀、燕王“謀反”事時首告封侯的杜延年就沒有這樣的憂慮,一些他認為不合適的事,便會劇烈反對。

比如元鳳三年,霍光想要借謀反案的餘波,將與自己政見不合,越過大將軍、尚書台私自召開公車門集會的丞相車千秋一並乾掉。

但杜延年認為車千秋居丞相位已久,又曾在先帝時任職,非有大變故,不可誅棄,近來百姓多言治獄深苛,獄吏嚴厲凶狠,如果誅殺丞相,恐不合眾心。到時候庶人私相議論,流言四起,擔心霍光會因此事喪失名譽於天下!

霍光雖然不快,但還是從了杜延年的建議,將窩藏桑弘羊兒子的涉案人員全部棄市死刑,而不連及車千秋,但老丞相也自此顏麵掃地,每一年就病逝了。

像這樣的事還有許多,霍光持刑罰嚴,杜延年輔之以寬,他是霍光手下最好,也最有能力的故吏,連皇帝的醫藥也交給杜延年負責。

而杜延年的政見也是眾所周知的,認為宜修孝文明政,示以儉約寬和,繼續休養生息,而少些對外征伐,論廢除專賣酒、鹽鐵,皆從杜延年發起。

故但凡有戰,杜延年常率先反對,上次就對朝廷設西域都護和對烏桓、西羌用兵持異議。

“可方才議論對匈奴開戰,幼公竟不反對,這是為何?”張安世、田廣明、範明友、韓增、田延年都是主戰的,打匈奴是眾人一致同意的,分歧隻是從哪打,打多大。

田廣明說道:“大將軍讓我征左馮翊適齡兵卒入伍,右扶風和京兆尹乃至關東郡國亦是如此。”

“讓幼公這太仆籌備天下牧苑的戰馬,自輪台詔後,這些馬匹就沒怎麼動用過了。”

“又令大司農田延年籌糧秣、錢帛,水衡都尉的錢袋子也要掏一掏。”

“少府那邊,則開始清點武庫甲兵,不足的抓緊鑄鍛。”

“北軍八校的營地,從即日起戒嚴,提前演武考校。”

“範明友則被遣往幽州,募幽冀騎。”

田廣明感慨道:“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雖然大將軍還要等趙翁孫回來聞訊,尚無明確定策,但從安排揣測,這場仗,起碼是十萬人以上,將是今上繼位後,前所未有的大戰!”

杜延年豈能不知?聽了許久後,卻笑道:

“正如子公說的,萬事俱備,如同弓弦蓄滿,隻等鬆手那一刻,我阻止,有用麼?”

杜延年是從“大將軍幕府軍司馬”這職位做起的,跟了大將軍十多年,還不明白他所想麼?

從幾年前,霍光忽然一改執政之初的休養生息,力排眾議,派遣傅介子使西域開始,一步步聯烏孫,設都護,杜延年已經明白了。

大將軍如此苦心經營,如今又要借援救烏孫之事,打如此規模的大仗,是為了什麼?

“大將軍是想完成武帝生前功虧一簣,未能完成的夙願。”

什麼夙願?洞察了此事的杜延年卻不能說出口,不能叫人知曉,否則定會引來賢良文學震驚,天下沸騰。

那便是由他,霍光,一個權臣,來為漢匈一百三十年的仇怨,做個了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