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而已,怎就說不得?”
劉子雍大笑道:“夫人臣席天下之勢,奮國家之用,身享其利而不顧其主,此尉佗、章邯所以成王,秦失其政也!”
“這句話原本是針對桑弘羊的,而今,可以原封不動送給大將軍!祝兄,你可以對他死心了。”
好家夥,這是直接質疑,霍光之所以要對匈奴開戰,是因為有野心!
眾人緘默,除了這點,他們想不到還有彆的可能,這幾年,霍家確實是越發飛揚跋扈了,莫非真是大將軍生出了不臣之心?
“現在怎麼辦?”
這件事很快就傳了出去,一時間,太學一百多名博士弟子、如弟子和賢良文學鹹聚於此,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派,平日裡鬥得很厲害,唯一能讓他們團結到一起的,便是廢鹽鐵,止征伐了。
“隻能指望聖天子了,天子還是英睿的。“有人提議道:“上疏吧。”
“上疏有什麼用,恐怕會被尚書台攔下,根本到不了天子麵前。”
“沒錯,得喊出來,讓天下人知曉!”
“諸位!”
這次事件裡,被傷害得最深的祝生猛地站了起來,提了個主意。
“吾等不如叩闕!”
“叩……叩闕?”
哪怕如劉子雍,也被這個提議嚇到了,想要攔住祝生,可祝生正在被霍光辜負的氣頭上,哪裡喊得住,大聲道:
“汝等可知魏相?”
眾人皆答:“濟陰定陶魏弱翁,舉為賢良,參加過鹽鐵之議,舌辯桑弘羊,使之默然無對,名滿天下,當然知道!”
魏相是當年六十多個入京的賢良文學裡,唯一不止會耍嘴皮子,還有治才的人,官也做得最大。他以對策高第,為茂陵令,在桑弘羊還位高權重時,便曾抓了其犯法的門客,收捕棄市,茂陵大治。後遷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強畏服。
不過前幾年,因為被當地豪強怨恨舉報,下有司審理,結果引發了一次轟動朝野的叩闕事件。
“當時,河南郡的卒戍在長安治水任都官的有二三千人,聽說魏相被捕下獄,便在蒼龍闕前阻攔大將軍,自言願意多在軍隊服役一年,來贖河南太守魏相的罪。”
“河南郡的老弱者有萬餘人,也守著函穀關,想要進去給天子上書。”
此事導致朝廷迫於壓力,仔細審理了魏相被告一案,讓他無罪出獄,再為茂陵縣令,再遷揚州刺史。
在祝生看來,這是輿情倒逼朝廷做出讓步的好事,也是他們這些清流賢良能夠做到的唯一反抗。
“大將軍欲起大兵伐匈奴,不知又會耗費多少錢糧,有多少骨肉離散,屍骸不返,父母延頸而西望,男女怨曠而相思,此事甚於魏相被捕。”
“而吾等太學博士弟子、賢良文學,難道連河南郡戍卒、都官、老弱的膽氣都不如麼?”
“祝生此言甚是!吾等叩闕去!”
也虧得是祝生悲憤之下說出,此言極具煽動性,這呼聲越來越高,哪怕幾個如桓寬般還保持理智的人勸阻,也已經攔不住了,而最先將此事告訴賢良文學們的劉子雍,此刻已經傻眼了。
事情,已經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控,大鴻臚韋賢隻是讓他來煽動煽動太學弟子,讓他們悲憤之餘,背地裡罵霍光一通,慢慢造勢,如此而已。
但他低估了太學生們的熱血,甚至有人提出了更激動人心的口號。
“董子有言,養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朝廷養士一甲子,今有權臣誤國,廢輪台之詔,欲重蹈亡秦之跡,焉能坐視不理?我願從祝生!”
“我願從祝生!”
群體讓人的判斷變得盲目,仿佛站在人群裡,就無所不能。個人的思想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這就是烏合之眾。
無數隻手推攮下,祝生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成了這次運動的領袖,他從未感到如此痛快,振臂一呼:
“吾等這就進長安,於蒼龍闕下叩闕,請陛下準許,再開一次鹽鐵之議,將征伐匈奴的弊端,給諸公和天下人,說個明白!”
……
而等到午後,當溫室殿中,正在喝藥的劉弗陵,從匆匆來報的金建處得知,有太學弟子百餘人,聚集在蒼龍闕叩闕時,登時大驚,連藥碗都摔了。
“誰讓他們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