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劉病已,也是那時候得以赦免出獄的啊。
“份內之事罷了。”丙吉低垂著眼睛,言辭謙遜,怎麼看都是個人畜無害的老實人。
但自從知道金賞真麵目之後,任弘對這樣的人反而更加小心,丙吉作為昔日大將軍長史,能被霍光看中,不但提拔為光祿大夫,又加給事中銜,霍氏幕府之下,豈有庸碌之輩?
嗯楊敞例外,對楊敞總是辦砸事又總是被霍光原諒,步步升遷,彆說任弘了,親兒子楊惲都不明白是何道理。
奉詔前往的幾人聚齊後,田廣明簡單明了地說了下自己的安排。
“皇太後有詔,令吾等征昌邑王典喪,乘七乘傳詣長安邸。”
“長安至昌邑千六百裡,四天,吾等四天內必須抵達!”
乖乖,日行四百裡,也就是將近兩百公裡,足見事情之緊急,任弘出身行伍,馬術雖然不如瑤光卻也扛得住長途車馬勞頓,平日裡沉浸在書齋裡的劉德臉色就苦了,這一趟下來,他老命恐怕都要顛掉半條。
更糟糕的是,因為事出緊急,他們立刻就要啟辰上路,連熬了一夜後覺都不能補一個,更彆說回家取幾件換洗衣裳。
任弘決定不帶蘿卜了,這種高強度的趕路,是會跑死馬的,這趟出差開公車吧。在一行人出未央宮時,隻來得及讓遊熊貓將馬牽回去,低聲囑咐他道:
“告訴夫人和夏翁,我會儘快回來。”
“此外,將白鹿原彆院那些被夫人訓練過弓馬隊列的女婢,帶幾個入尚冠裡!”
……
經由函穀關而東西方向橫亙的交通大乾道,過洛陽向東,途經大梁而抵達於號稱“天下之中”的定陶。過了陶,再向東稍行,就是昌邑國地界,便是後世魯豫交界,菏澤一帶。
任弘聽說過,秦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彭越,家鄉就在昌邑,於巨野澤中打漁為群盜,在諸豪傑相立叛秦時,沒有急著扯旗,而是觀察形勢,很晚才下場。也沒有立刻依附哪一方,隻與劉邦有點交情。
所以項羽分封時,當然沒彭越的份。
不過彭越帶著手下的水寇,卻讓項羽吃儘了苦頭,他以昌邑、巨野澤為大本營,常往來為漢遊兵,擊楚,絕其後糧於梁地,儼然是“遊擊戰”的創始人。
漢五年秋,劉邦大軍撕毀鴻溝之約追擊項羽,彭越複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穀十餘萬斛,以給漢軍、齊軍食,保證了大軍在垓下前的補給,居功至偉,故事後被封為梁王。
雖然最後還是逃不過被做成紅燒肉醬的命。
一百多年前就能提供數十萬大軍的口糧,可見農業發達,如今的昌邑地方雖然不大,但卻十分富庶,又有定陶菏水水陸交通之利,工商農業虞獵都十分昌盛。
入其國境後,雖是傍晚,卻見盧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
“二十多個縣,七十餘萬人口,是俺們敦煌的二十多倍啊。”
任弘暗道:“看來李夫人臨終前故意以被掩麵,不與漢武帝見麵,以使他更加念念不忘自己完美的容顏,好讓兄、子繼續得寵,這一招是管用的。在這做諸侯王,可比河間國那窮鄉僻壤舒服多了。”
不過昌邑王雖然富貴,哪裡比得上天子頭銜有誘惑力呢?
夜漏未儘一刻,經過四天沒日沒夜的跋涉,肩負使命的眾人終於抵達昌邑縣,馬跑死了不少,每隔百裡在驛置換一批繼續上路,人卻換不了。每天吃喝都十分急促,覺也不能好好睡,宗正劉德腰已經快顛斷了,丙吉累得幾乎虛脫,哪怕任弘、楊惲年紀輕輕,也都疲倦不堪。
倒是田廣明仍神采奕奕,出示符節後,叫開了已緊閉的昌邑城門,來迎的是兩位中年官吏,看其印綬,一個兩千石,一個千石。
“昌邑國中尉王吉。”
“昌邑國郎中令龔遂。”
“見過上使!”
使者跑得比小道消息更快,皇帝駕崩的消息還沒傳來,二人都有些忐忑,朝中使者深夜忽然抵達昌邑,意欲何為?不會是……
他們都嚇出了冷汗,天子素來待諸侯王甚厚,燕王屢屢謀反都數次原諒,要對昌邑國下手的話早就做了,沒必要等到現在吧!
田廣明掃視二人:“昌邑王及相、內史何在?”
王吉與龔遂對視一眼:“內史在外行縣,至於昌邑王及相……”
二人咬咬牙,心裡閃過為昌邑王打掩護的念頭,但最終還是照實說了:“大王在大野澤狩獵馳逐!”
……
ps:第二章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