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中旬,天水郡首府平襄城外校場,大熱天裡,騎都尉軍旗下空無一人。
年才十五的辛慶忌看著鬥大的日頭,不由問旁邊楊惲:“副都尉,你說大漢原本好好的征兵,遇事直接征發即可,怎麼如今征已不足,得加上募兵才能打仗呢?”
楊惲白了這小孩一眼:“征兵征的是編戶齊民,文景時休養生息,戰爭甚少,征兵足矣。到了孝武時,連兵數十年,再願意為國效力,年年征發也受不了啊,家裡的農活還乾不乾?”
故武帝晚年,長期戰爭導致了很重的經濟問題,許多農戶破產,隻能出賣土地投入豪戶門下做佃農,或者直接做了流民,最多時,關東流民達兩百餘萬……
這樣,國家控製的編戶舊減,可征之丁日少,兵源枯竭。
“此外,法既益嚴,吏多廢免。兵革數動,民多買複及五大夫,征發之士益鮮,這是我外祖父《平準書》中所言,子真啊,聽叔父我一句勸,彆隻埋頭練劍,多讀書,沒壞處。”
“你怎麼成他叔父了?”任弘在募兵聚集的營地裡安排軍務,姍姍來遲,正好聽到楊惲占辛慶忌便宜,遂罵了他一通。
不過楊惲說的確實有點道理。
秦設軍功爵,原為獎勵作戰,效果甚佳,可大漢的軍功爵已經完全崩壞,對國家非但無利,甚至還有害。
除去失地流民外,還安土重遷的編戶齊民裡,有大量“複除”者,隻要爵位達五大夫的,均可免除兵役,而大漢凡是皇帝即位,太子之立、立皇後、改年號等都習慣性賜個爵,很多人直接躺成了五大夫。
此外宗室和諸侯功臣世代可免役,博士弟子、秩在六百石以上者可免役,還有通過納粟、買爵、徙邊、以及入奴者均可複除,如此眾多免役名目,兵源還能像漢初那樣充足反而成了咄咄怪事。
於是就有了募兵製,朝廷也發現,內地百姓征召來後戰鬥力很成問題,士卒也思想不積極作戰,還不如讓他們交一份賦,以此免除兵役,轉而用這筆錢來養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
“這筆免役錢,多是給吾等六郡之人賺了。”
前護羌校尉司馬張要離笑道,他如今被任弘調到身邊做了“曲長”,他家就在天水,故為任弘張羅募兵之事,對此頗有感觸。
天水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六郡”,此處乃是秦人老家,軍功爵製度遺風尤存,又因迫近戎狄,民風彪悍,故當地人高上力氣,熟悉騎射。關東人要麼做商賈買賣,要麼讀儒經入仕,但涼州地界上的天水等郡,青年人這輩子隻有兩種出路:耕和戰。
要麼就臉朝黃土背朝天種一輩子地,要麼就扔了鋤頭拿起祖傳的甲兵,牽上或買或借的駿馬,跟在郡城征兵的將軍去打匈奴征西羌,為子弟拚一個富貴!
這是孝武以來,天水人習以為常的事,還真有不少人家跟著衛、霍等將軍賺到了功名,子弟甚至能直選入宮中為羽林郎,實現了階級飛躍,可不比每年才一兩個的孝廉名額更容易?
最開始隻是強製性的征兵,六郡多出騎士,慢慢的兵製變了,征募相雜,即便不在征發之列,也可以應募從軍,募兵被稱之為“奔命”,意為常兵不足,故權選取精勇,聞命奔走,拿一筆“賞值”,一般是一年五千錢,自帶馬匹的騎士萬錢,立了功照樣有賞賜。
但究竟哪些仗值得“奔命”,天水人有自己的計較。
張要離對辛慶忌道:“元封年間募天下兵卒擊朝鮮,那種仗就萬萬去不得,路遠啊,從天水走到朝鮮,恐怕得一年,若是要坐樓船過海,就更折騰了。”
天水人騎射了得,可要論水性,卻遠不如齊楚之人,上了船能吐得暈死過去。
又道:“始元元年,朝廷募六郡吏兵擊益州郡蠻夷,那也去不得,雖說路途看似不遠,可翻身越嶺的,益州郡地處南中,到處是山,吾等發揮不了騎射之長,即便不亡於西南夷毒箭之下,也會因為瘴氣疫病而十死五六。”
辛慶忌頷首:“年初時擊西羌呢?我看趙將軍帶的多是關中士卒,應募的六郡子弟也不多啊。“
張要離低聲道:“彼輩是覺得,西羌沒什麼油水,斬一羌虜才得三千錢,不劃算故而懶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