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弘那麵繡著“任”字的大旗輕輕搖動,隻留兩千人留在本陣,其餘則結成雁翎陣前行,迎戰狂王軍。
這是一場刷新烏孫人認識的戰鬥。
草原上的騎兵大規模交戰之法,與百騎遭遇的亂戰散鬥不同。一般是組織百人為一批次,輪番衝擊上前施射,前隊射完一輪後橫向移動,讓出位置,次隊再衝。若敵人遇箭潰亂,則直接衝將進去,用刀和短矛結束戰鬥。若敵人不亂,則反複馳射,同時設法包圍,下馬步射。
這是匈奴、烏孫、月氏、康居眾多行國的作戰規則,沒有例外。
所以戰場範圍往往很大,傷亡卻很小,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互放風箏,你射我我射你,隻有勝券在握才會對衝纏鬥在一起結束戰鬥。
可今日,狂王軍左邊有尚在冒煙的營地火場阻攔,後方是赤穀城,曾以兩千人擊敗烏就屠萬騎的漢軍步卒正結成方陣壓過來。
正麵和右前方則被漢軍騎兵展開的雁翎陣堵住,局促狹窄的空間,難以施展烏孫人擅長的反複糾纏馳射,他們隻有一個選擇。
在狂王命令下,兩翼六千餘騎被安置在後,抵禦漢軍步卒靠近,剩下八翼兩萬餘騎展開,徑直向前衝,想靠人馬眾多取得勝利!
從金賞的角度看去,最先與狂王軍接戰的,是雁翎陣兩翅位置的休屠部和小月氏,月氏和烏孫也是恩怨糾葛上百年老冤家了,交手後用草原行國的慣例作戰,居然打得勢均力敵。
而對上休屠軍的幾翼烏孫人,雖然人數更多些,但竟被休屠部打出了優勢。一來漢軍士氣正旺,而狂王軍還沒從大火的恐嚇中緩過來。再者休屠部投靠大漢後,不再像過去那般寒酸了,起碼將箭簇統統都換成了鐵製,已有右賢王精銳的實力。
但休屠部顯然也留了一手,兩邊的戰鬥看似劇烈,實際上中箭落馬的人竟沒幾個,都隻是到中央亂放一通箭便立刻遁走後退,默契得很——看來誰都沒儘全力,小月氏和休屠人不願死戰付出傷亡,那幾翼烏孫貴人也在觀察形勢,樂得劃水,各有各的打算,這世上果然全是聰明人啊。
看得任弘直搖頭,罵道:“小月氏人不老實啊,秺侯,你家休屠騎亦然。”
金賞有很多身份,先帝親信,霍光女婿,大漢忠良金日磾的兒子,但就沒拿自己當休屠胡首領,聽了任弘這略帶諷刺的話,竟無奈頷首道:
“西安侯說得對,屬國羌胡義從騎就是這毛病,難以死戰,其心有異啊!”
喂喂你的意思是他們非你族類?
但剩下中間的三翼烏孫人就沒這麼幸運,他們麵對的是金城、天水、隴西三曲“西涼鐵騎”。眾人皆是漢兒,參戰奔的就是前程,被任弘演講激勵,鉚足了勁往前衝。
沒有像小月氏、休屠部作戰那樣,在不遠不近的地方來回馳射交手,而是慢跑至百步左右時,忽然催動馬匹,加速向正準備開弓對射的狂王軍衝來!
金城曲位於最中央,擔當的是雁翎陣喙部的角色,從烏孫人的視角看,隻見在韓敢當帶領下,一大群身被重甲的牛角盔上下晃動,手中不擎弓弩,反倒持著長矛長戟。
在涼州有種說法,說羌人性堅剛勇猛,得因為西方金行之氣焉。
或許有點道理,金城百姓與羌人雜處,逐漸也沾染了這種剛猛金行之氣。當地輕俠學了羌騎那種果於觸突的作戰方式,相比於用箭慢慢磨死對方,他們更樂意挺矛直刺,要麼自己死,要麼敵人死,能快些結束就好。
再加上年初不少人跟著任弘在冰河、湟水兩敗羌人,得了大筆賞賜,事後自己置辦了甲胄,也跟良家子一樣能披甲而戰了,更加無所畏懼。
金城騎兵鐵蹄飛速靠近至五十步時,隨著韓敢當一聲震天大喝,冷冰冰的矛戟被陸續放平。
烏孫人見對方甲胄精良,四散而走,但仍有人規避不及,無數利刃瞬間插入了前排,使得隻來得及射了兩輪箭的烏孫騎人仰馬翻,韓敢當的長戟更是直接貫穿了一個貴人的身體。
“撤!再衝一次,再紮深些!”
韓敢當是真正的命令靠吼,一嗓子吆喝後,金城騎很快就撤了出去,隊列橫過陣前。而其身後,又有一屯準備已久的金城鐵騎催動戰馬,呼嘯而至,新一波衝擊開始了……
這種放棄了馳射,純粹靠突擊的重騎兵,是烏孫人過去百年間未曾遇到的。
匈奴大單於帳下的千餘精銳雖也有突騎之效,但從未來過西域,隻在漠北之戰護送伊稚斜突圍。安息的帕提亞重騎兵雖無敵於西亞,但隔著好幾個國家,沒和烏孫開過戰。
就這樣,金城曲各屯反複衝擊,烏孫人猝不及防,隻能以弓箭反擊。但他們的箭矢射在對方的鐵甲上,造不成太大傷害,漢軍的鐵矛長戟銳利無比,慘如蜂蠆,隻要劃過身體,就能讓烏孫人皮開肉綻。
而旁邊兩翼烏孫人也沒好到哪去,天水曲與隴西曲以良家子為主,他們的甲兵同樣精良,但作戰方式更傳統些,突擊與馳射皆具。
這並不意味著烏孫人能占到便宜,而是不論遠戰近戰,皆落下風。
從秦國開始,六郡便以騎兵聞名,漢高祖進入關中後,想要建立自己的騎兵部隊,還是得以舊秦人為基礎。到了文景孝武,六郡騎射之風更是一代勝過一代,屢出名將勇士,成了羽林郎的首選兵源地。
全職當兵從軍的六郡良家子,馳射功夫絲毫不比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烏孫人差,先前西安侯還與幾個曲長、屯長閒聊,說打完這場仗,應募從軍的眾人大概就要解散了,但若有人還願跟著他,西安侯會為他們置辦些馬具,讓騎馬更容易些,結果……
侮辱!天水、隴西的良家子皆將此視為極大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