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吉果然沒說錯,陛下長於民間高材好學,然亦喜遊俠。不但英睿,身上還兼有些任俠之氣,難怪三言兩語便能輕俠歸心,這五千名京兆尹眼中的‘毒蠹’,應該能在北庭派上用場了。毒輸於外,善莫大焉!”
聽張延壽說完今日發生的事後,張安世不由嘖嘖稱奇,這讓他想起兄長張賀在世時,經常對他誇耀這位”皇曾孫“。
喜好詩書,貌類孝武這些還算正常的,而諸如皇曾孫在掖庭裡住過的房子晚上不點燈卻會發出光耀,喜歡吃湯餅,在長安集市上每買餅,那家就會生意興旺等,便是在暗示此子生來不凡了。
當時孝昭富於春秋,張安世出於謹慎,總是禁止張賀說這些,認為有失人臣本分,而當張賀想要將孫女嫁給劉病已時,張安世更是極力阻止。
如今看來,張賀所言恐怕也不全是捏造,和劉賀不同,今上確實是天生的帝種。
這些事,皇帝是知道的,甚至曾對張安世笑言:“掖庭令平生稱我,將軍止之,是也!”
可另一方麵,張安世卻察覺到,這一年裡,皇帝,或者說那些一心忠於皇帝的勢力,也在長安市井中悄悄造勢。
比如提起二十年前的舊事,說孝武後元年間時,有望氣之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便派使者分彆登記邸獄中關押的數千人,不分輕重一律都要處死。後來孝武得知皇曾孫在獄中,因而恍然大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讓皇曾孫入了宗室籍。
張安世那時已在尚書台做事,知道最初本無“天子氣”的說法,否則皇曾孫焉能活到現在?純粹是孝武皇帝臨終多疑,怕有人對孝昭不利,要將巫蠱涉案者趕儘殺絕,為丙吉所勸方罷。
可如今添進去了“天子氣”的故事,說得有鼻子有眼,結合天子為孝武立世宗廟,好似他真是隔代指定的繼承人一般。
二是另一則傳說:“上林有柳樹,枯僵複起,蟲食葉成文:公孫病已當立!”
這讖緯就太過赤裸裸了,與孝武屬意於幼子孝昭時,先讚鉤弋夫人為奇女子,又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如出一轍。
但偏就是這些傳奇的故事,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故在長安傳得很廣。今上的生平很容易讓人心生同情,加上他表現得純孝謙卑,兩年下來,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認可,在民間輿情上,天子之統已牢不可破,若再有人行廢立之事,恐怕要引發動蕩。
是有高人指點?還是皇帝自己所為。
如今又劍走偏鋒,來這麼一出,五千輕俠願為其效死,不止長安三輔,恐怕天下遊俠都要以“從天子而遊”為榮耀了,而這些人又會發配邊疆,不足以威脅到大將軍,天子這麼做的初衷,更是想要為大將軍分憂,分寸把握得很不錯。
但關鍵是,大將軍對這件事怎麼看?張安世覺得,天子還是太過年輕意氣,表現得有些過了。
比如他對輕俠的宣講,全程隻有三句話提到了大將軍。
張安世已告病一年,許久沒參與中朝集議,但卻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到了下午,便從禦史大夫田廣明處,得知霍光聽聞此事後的反應。
就一句話。
“陛下類高祖!”
……
在禦史大夫、昌水侯田廣明看來,大將軍說今上和高皇帝很像,這顯然是極大的讚譽。
大漢是如何起家的,百姓或許會忘了,他們這些公卿卻不能忘。
高皇帝微末時,便不事家人生產作業,而專仗劍輕俠為事,跟在沛縣縣豪王陵身邊,兄事之。又因為崇拜信陵君,跑到魏地,幾次追隨張耳而遊,在張耳的外黃縣做客數月,據說還幫張耳和一支進攻魏國的秦軍打過仗。
雖然後來回到沛縣,洗白成了秦吏亭長,但仍以他的輕俠豪氣,吸引了樊噲、夏侯嬰、任敖、周勃等兄弟。斬白蛇起兵後遇上天下大亂,靠著豪俠的名氣殺回沛縣,被擁戴為沛公。而他身邊的任俠們多為列侯功臣,昔日的沛縣老大哥王陵也做了丞相,對劉氏儘忠到底。
立足於百姓之中,振臂一呼招攬輕俠為臂膀,這倒也是劉家傳統藝能了。本來經曆文景武昭之後,漢家天子漸漸與民間脫節,卻又出了這樣一位異數,這或許真的是高皇帝在天之靈,庇護大漢吧?
在那愚蠢的昌邑王劉賀後遇到了如此明君,隻要忠於漢室的人,都會感到欣慰。
而田廣明注意到的是……
“大將軍多少年沒這般誇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