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始五年(公元前69年)十二月初一,當任弘來到未央宮省中少府官署附近,步入幾間在巍峨宮室襯托下不起眼的小院時,遇到了當初同去昌邑迎劉賀的老熟人丙吉。
這位給阿賀編排了三千次橫征暴斂罪名的“老實人”笑吟吟地與任弘拱手:
“安西將軍。”
任弘還禮:“丙尚書。”
丙吉如今的職務正是尚書令,主文書啟封,上傳下達,算是尚書台的主官,霍光和張安世都當過此職,尚書台是自孝武以來執掌大權的核心機構,臣下吏民章奏先上尚書台,尚書台擬定初步意見後呈交皇帝,作為決策參考。
據任弘所知,尚書令之下有副手尚書仆射。其下還有四個分支: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二千石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民曹尚書主吏民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
又有尚書郎四人,一人主匈奴單於營部;一人主羌夷西域吏民;一人主天下戶口土田耕作;一人主錢帛貢獻委輸。
尚書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大漢縮小版的中樞,難怪與外朝相對,被稱之為中朝。
不過尚書令和諸尚書們隻負責建議和做事,決策權仍在大漢的“八大長老”手裡。
“而今日,我亦是其中之一了。”
任弘在尚書們的恭賀下步入廳堂中,在八個位子中陪添末位的那個就坐——雖然前幾日霍光故意讓他居上位,而孝武時後來者居上也是慣例,但平常時,論資排輩仍是規矩,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否則容易讓可相處爭取的人也對自己心生敵意啊。
緩緩落座,感受著屁股下墊子的柔軟,任弘不由想起八年前來此向霍光進言設西域都護府的經曆。
“那年十八,站如嘍囉。”
而現在不過二十六歲,卻已經入常,從此可以參與大漢國政決策了,真不容易啊。
任弘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旋即卻又不得不站起來,因為資曆比他老的其餘七人陸續抵達。
最先到的是禦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他素來準時,不差片刻,見任弘已提前來了,看了一眼屋外的水漏,對任弘笑了笑。
“西安侯倒是早。”
按理說禦史大夫是外朝官,兩府之一,但霍光非要讓他也參與中朝誰又能說什麼呢?雖然他並無將軍之號,但在禦史大夫之外,杜延年還有“右曹、給事中”的加官。
左右曹受尚書事,諸吏則有舉法彈劾之權,有了這加官,杜延年就可以“平尚書奏事”,參與中朝決策。而當初田延年也並非將軍,也因有“諸吏”的加官,身為大司農,竟有與兩府分章的權力。
接下來幾位便都是實打實的將軍了,車騎將軍張安世和前將軍韓增是分彆來的,大概是張安世小心謹慎,不願讓霍光以為他雖然賦閒了仍和韓增眉來眼去想要另立爐灶。右將軍趙充國與後將軍傅介子也是分開而行,任弘猜測趙充國晚來是因為太忙,而傅介子……
“多半是賴著床懶得起,你懈怠了啊義陽侯。”
而且任弘發現,在長安待了四年後,傅介子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福,方臉都快變成圓臉了,聽夏丁卯吐槽說,自從傅介子住進尚冠裡後,雖知主人不在,卻仍三天兩頭去任家蹭飯,要點臉吧!
中朝人員較之八年前隻變動了兩人,田延年死,田廣明退,而傅介子與任弘因為在西域的戰功列為將軍,驟補其位,果然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啊。
最後抵達的是度遼將軍範明友和大將軍霍光,畢竟是翁婿,範明友對霍光還是孝順的,聽說在左右無人的時候,他還會攙霍光一把。
霍光在大司馬大將軍的頭銜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職責:“領尚書事”。
這是他名正言順操持朝政的法理依據。
任弘作為新人也不必自我介紹,大將軍甫一就坐,便讓丙吉和二千石尚書準備記錄,直接進入正題,今日尚書台集議的第一件事,正是關於楚國的。
先前朝中燕禮時,霍光讓於定國爆了個大料,指控楚王劉延壽之妻弟趙何齊在來長安時,在市井散播大將軍將對任弘不利的謠言,為廷尉所捕後,送入廷尉詔獄審問,雖然趙何齊一口咬定,是楚邸仆從在市井聽聞後告知於他,他也不知是真是假,又在喝酒時問了一位交好的小吏,如此而已。
而楚王更是對此事一無所知。
但廷尉一通拷詢後,趙何齊就改口了,承認了他對楚國被削心懷怨恨,故散播謠言,甚至還爆出了自己常為楚王與廣陵王聯絡。數年前天子繼位正旦大朝,廣陵王劉胥途經楚國時,楚王曾於更衣時對劉胥道:“願長耳目,毋後人有天下!”
這件事當年劉胥與楚王互咬時就提過,但當時天子不欲治廣陵王,高高抬起輕輕放下,連帶楚國也逃過一劫。而今日再度翻出來,兩罪並治之下,楚王恐怕連帶著家人去房陵過下半輩子都不行,天子已遣吏前去質問,這是暗示楚王劉延壽自殺以保全諸侯尊嚴。
楚王必死,其王位廢除是板上釘釘的事,唯一還有爭議的,是楚國是否應該廢掉?
若依數年前廣陵、清河、長沙諸國之廢,楚國肯定不能存在下去,但禦史大夫杜延年卻有些遲疑:“楚國乃是高皇帝弟楚元王之後,自高祖六年初封至今,傳國已一百三十三載,幾乎與漢同休,畢竟與其餘小國不同。世人常言,楚之於漢,猶如晉、衛之於宗周啊,兄弟親昵,不可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