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與匈奴和親這麼多年來,壓根沒有哪位漢家外孫當上單於、昆彌,但仍有人對這種事確信不疑,追求的就是名義上的精神勝利。
而若是反過來,那大漢天子,豈不是成匈奴單於女婿了?
即便匈奴特地送單於的姊妹入朝也不行,儒吏們骨子裡,是歧視外邦女子的,雖然古時候,確實有晉卿趙衰以廧咎如氏的狄女叔隗為正妻,誕趙宣子,後來趙無恤又娶戎女崆峒氏為正妻的例子,但胡化之趙,焉能與大漢這傳承自唐堯的血脈相比較?
萬一哪位皇帝糊塗,立戎狄之女為後,讓混血的子嗣繼任為帝,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這種例子,萬萬開不得。
漢朝這短短百多年曆史,最接近這種憂慮的情況,也隻有孝武皇帝忽然腦門一熱,想要娶金日磾女兒入後宮的時候--論年紀,金日磾都能做漢武帝兒子了。
西邊的群臣很快達成了共識:“也隻有周襄王這種幾乎亡國的昏君,才做過以自身和親,娶狄女為後之事,後來狄後果與叔帶通奸作亂,幾乎顛覆了周室社稷,匈奴是欲效昔日狄人亂周之事啊。”
“諸卿多慮了。”劉詢大笑,打消了他們的擔心,心中則暗暗道:“朕又不是西安侯,不好胡姬。”
“從匈奴之議納其公主自然不可。”劉詢給集議定了基調,今天他要學一學孝武皇帝,先不開中朝小圈子會議,而是讓群臣廣泛討論。
“但匈奴請平之議,諸卿以為如何?”劉詢掃視諸卿,車騎將軍張安世沒有說話,任弘也如同入定了一般,萬年老三的前將軍韓增隻好出列道:
“匈奴為害日久,可因其壞亂,老單於死,新單於尚未穩定國中,舉兵滅之。”
“龍額侯此言不妥,兵者,國之大事也,焉能妄動?”立刻就有人提出反對,卻是近來被劉詢從小小謁者升為“諫大夫”的蘭陵人蕭望之。
蕭望之近來比較受天子賞識,他也不怕韓增位高權重,說道:“陛下,《春秋》有載,晉卿帥師侵齊,聞齊侯卒,引師而還,君子不伐喪,誼足以動諸侯。”
“今老單於新喪,而新單於慕化鄉善,遣使稱弟,複請和親。我若乘喪伐匈奴,是乘亂而幸災也,匈奴必定奔走遠遁。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即便不欲和親,也應答應請平,遣使者吊問,這才是禮樂之邦的氣度。”
“此言大善,出使匈奴的使者,不如就讓蕭大夫去吧!靠著蕭大夫三寸不爛之舌,以仁義說之,必能使單於臣服,倒戈卸甲,舉國來降,此德之盛之。”
楊惲那難聽的公鴨嗓響起,他很看不慣魏相、蕭望之一黨,覺得其假仁假義,言語間滿是譏諷,出列道:“戎狄豺狼,不可厭也,高後及文景時,匈奴氣焰囂張,在國書上屢屢羞辱,和親不過數年便悍然犯邊。”
“而到了世宗皇帝時,匈奴中衰,故屢屢加以請求和親,以麻痹大漢,一旦恢複過來,卻又立刻反悔,要求複修故約。此次也一樣,和親請平是假,拖延是真,等其恢複過來,騙得大漢撤銷邊塞戍卒,恐怕又要以十萬騎入寇了!當乘其虛弱,一舉滅之,永絕後患!”
“陛下!”
話音剛落,舉薦了蕭望之的廷尉魏相說話了,拜道:“臣魏相有幸充數廷尉,智能淺薄,不能進獻明法,也不似大鴻臚那般博學,隻知今年許多州郡風雨不調,子殺父,弟殺兄、妻殺夫的層出不窮,對大漢而言,內憂大於外患。”
“如今最應做的,是罷去邊塞多餘士卒,節省用度,放寬租稅,讓百姓上山入池謀生,禁止用糧食養馬。為貧窮百姓開倉賑饑,派遣諫大夫巡行天下,考察風俗,選拔賢良人才,平反冤獄。然今諸卿大夫不憂此,乃欲發兵報纖介之忿於遠夷,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楊惲哪肯示弱,立刻出言反駁,一時間,平樂觀爭吵不休,而太常韋賢甚至弱弱地提議,雖然不可接納匈奴所送公主,但隻要匈奴願意派左賢王入朝為質,那嫁個把翁主給他,恢複和親也不錯啊。
匈奴送女你們不要,非得自己送過去才舒服,感情遠嫁的不是自家閨女啊!
任弘暗罵韋賢老糊塗了,卻聽天子喊了自己:“大司馬衛將軍?卿如何看?”
平樂觀立刻緘默了,韋賢、魏相、蕭望之以及楊惲、韓增都看著任弘,雖然爭了半天,但他們知道,滿朝文武加起來,意見恐怕都不如西安侯重要,這一位對國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任弘捧著笏板出列,笑道:“陛下,在臣看來。諸卿所議甚多,但爭了這麼久,卻遠不如孝武皇帝當初的詔令明白。”
他提高了聲音:“高皇帝遺漢平城之憂,高後時單於書絕悖逆。昔齊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吃飯睡覺打匈奴,這就是漢朝的政治正確,必須提,反複提,不服你們咬我啊!
“從白登之圍開始,從冒頓羞辱高後開始,從老上、軍臣單於屢屢入塞掠漢家兒女開始,從馬邑之圍開始!漢與匈奴,便沒有和解可能,事到如今,匈奴隻有一個選擇。”
“不是和親,不是有條件稱臣,更不是與大漢成什麼‘兄弟之國’,而是……”
任弘手用力往下一揮,也好似騎士的偃月形鞠杖,要將在場上翻滾爭奪了太久馬球,一下打進門洞裡!
“無條件投降!”
……
ps:第三章在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