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的先輩們,確實是帶著無窮的好奇與膽量,刷新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帝國的北界是北海,蘇武早幾十年就去那牧羊了。而任弘在西域時,派出使者最遠也隻抵達安息帝國的首都泰西封,沒有超過漢武帝時使者路程,再往西安息人就攔著不讓去了,他們已經越來越依賴絲綢貿易。倒是東方有所進展,漢使已經跑到了日本島邪馬台國。
最丟人的是南方,不僅沒有絲毫進展,反而大大倒退,漢武之後,漢船不出日南二十餘年。
任弘現在決定重啟海上絲路,開始尋找參加過太初遠航的水手老人,通過他們的描述和記憶,按照自己前世的見聞,重繪海圖。又自己出錢,以“行海路尋找身毒國”為名,重金厚賞招募會稽、甌越勇士,那些在海邊討生活的漁民、商賈,並投資在南海郡、合浦郡造船,希望能出一個大漢哥倫布。
天子原則上是支持此事的,劉詢有一枚史良娣係在他臂上的“身毒寶鏡”,從劉詢少時身陷牢獄起就庇護他,故劉詢對身毒頗有興趣,也由著任弘折騰。
有錢能使鬼推磨,一般人自然不願去海外冒險,但任弘給的實在是太多了,如今已募到了好幾船的人,隻等秋冬時便從徐聞出發,順著季風開始遠航。
但任弘的弟子,好奇寶寶劉更生卻對任驃騎的動機有疑問。
“孝武皇帝派黃門譯者出海是為了求仙,並召海外邦國來貢,而驃騎將軍又是為了什麼?”
求仙?據劉更生所知,任驃騎不相信神仙,雖然身體微微發福,但精神尚好鮮少有病,還能跑到炎熱的南方來,求長生也還早。
亦或是為了貿易?任驃騎對絲路貿易一直很上心。但就劉更生所見,這徐聞港已經十分繁榮,全是靠內貿拉動的。南方犀角、象牙、玳瑁、珠璣、珍果、棉布之湊,中國商賈者多取富焉。
而從都元到黃支國,海外特產也就這些,沒什麼新意。出海貿易風險遠大於收獲,有那功夫還不如載運嶺南物產去會稽江東,都夠跑四五趟了。
征服就更是笑話了,劉更生親眼見過,大漢引以為傲的樓船在海上撐不過半個時辰就被風浪掀翻。也就能在渤海灣裡開一開,靠幾條能載百十人的小破船,想去海外開拓無異於癡人說夢。
任弘不好告訴他,幾條小破船是真的能征服一個國家的,隻在沉吟後,指著蔚藍的南海笑道:“為何要出海?因為,海就在那啊!“
地圖被迷霧籠罩,不去一探索清明,不難受麼?
世界島被大海聯通,你不去,彆人就來了,任弘說的就是羅馬。
據他所知,現在埃及處於托勒密王朝統治下,早就開辟了紅海—印度航線,掌握了季風規律。厄立特裡亞海被希臘埃及商人摸索得十分熟絡,不久的將來,這份遺產將被羅馬人繼承。
對絲綢的渴望將促使羅馬人也加入對航線的探索中,為尋找中國不顧一切。在曆史上,雖然大漢與羅馬在陸路上被安息帝國阻斷始終沒能接觸,可東漢末年,卻有一支商隊號稱”大秦王安敦“的使者,在日南郡登陸,獻象牙、犀角、玳瑁,漢羅始乃一通焉。
不管是使者還是商賈,這都是東西方有史以來第一次接洽,舊航線就此開辟,與一千五百年後的新航線相對。
在任弘看來,公元前的海外交通就如後世外太空探索,雖無短期利益可言,但卻決不能裹足不前來,皇帝和朝臣們意識不到其意義,他作為後世來人,目光卻得放長遠些。
他希望這次,是大漢的船隻先抵達紅海造訪,而非羅馬商人先跑到漢朝來。
東西方的聯係,其實隻隔著短短的印度西海岸,任弘已使人試製指南針,改進船舶形製,仍是沿著海岸行進,任弘希望五年內,大漢派出的探索船隊能走到東漢時甘英為安息人所阻不能渡的波斯灣。十年後能乘著季風,造訪紅海沿岸的托勒密埃及港口。
若是順利,任弘甚至還有機會實現那純屬個人的意淫:十餘年後,與凱撒君會獵埃及呢!
就在這時,一封來自朝中的詔令,卻讓對海上滿是憧憬期許的任弘,心情一落千丈。
劉更生發現,看完詔令後,任弘情緒立刻就低落了下來,覆信於手中,隻看著窗外的碧海藍天久久未言,過了好一會才歎息道:
“忠節侯蘇公薨了,陛下召我北還。”
……
ps:第二章在0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