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數學知識有限,能教給耿壽昌的東西已儘,若能將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等搞到手翻譯進入大漢,師夷長技,不香麼?
而更妙的是,不必一本本去苦苦搜尋,這些珍貴的書籍,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靜靜等著,待任君擷取!
耿壽昌倒是沒把這話當回事,他未去過蔥嶺以西,隻覺得大漢之外皆是茹毛飲血的蠻夷。
劉更生則細細聽著,出來後朝任弘作揖:“《天問》中‘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這一問,更生今日算是又聽到不同的答案了。”
“隻是又進了一步,究竟宇宙幾何,還得靠汝等後來人。”任弘倒是謙虛,未知的東西太多了,而這學說要擴大影響力,還得靠耿壽昌和劉更生的努力。
他又對劉更生道:“在五經詩書上,你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來慚愧,辯論五經,劉更生十三歲時就能吊打任弘了,這也是他放心讓這小子舌戰群儒的原因。
任弘對眾人都有安排,耿壽昌負責天文、數學,劉更生專精左傳與格物,張敞與皇帝關係好,大可做未來大漢的丞相,大概在丙吉、於定國後就能輪到他,和霍光時不同,劉詢重新加重了丞相的權力,以分中朝將軍之權。
至於黃霸嘛,此人心思細膩,但不適合總覽全局,隻可在地方上身體力行。
任弘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紙書,這是他五年來閒暇時就往上寫的,絞儘腦汁將初高中的東西儘量記了下來。
“在格物之學上,為師的學識,也都在上麵了,大多數都教給了你,剩下的,隻能靠你自學了。”
這本厚厚的書被交給劉更生,讓他頓覺鼻子一酸。
任弘笑著寬慰弟子:“你年紀尚輕,先好好做好左傳博士,將學說發揚光大。他日若有困惑,或是讀萬卷書膩了,想要行萬裡路,大可去西方找我,一日為師,終生為師!“
劉更生更難過了,很想和任弘一起走,但任弘要帶走的那個人,不是他。
“道遠與人作彆,怎像留遺言一般?莫非是要一去不返?”
這麼難聽欠揍的話,也就楊惲能說出口,他今日也一起來了,卻對天文不感興趣,反而在院子裡和帶娃的夏翁侃了一下午,此刻卻嘲諷起任弘來。
楊惲因蓋寬饒之死本就對皇帝有怨氣,如今又見任弘選擇離開,更加不忿,前天酒喝多時,他是這麼對任弘吐槽劉詢的。
“得不肖君,大臣為畫善計不用,自令身無處所。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這話要是傳出去,以劉詢的性情,應該會忍他一次到兩次,但楊惲絕不會吸取教訓,定會變本加厲,遲早把自己作死。
畢竟相識一場,任弘也隻能捏著鼻子拉他一把,反正楊惲已被撤職,就跟劉詢申請,讓他隨自己西征,做一個狗頭軍師罷。
結果楊惲的兄長、妻子都將任弘當成救命大恩人,感謝不已,看來他們也清楚楊惲是何貨色。
楊惲也有自知之明,倒是沒反對,隻乖乖跟著,但嘴上卻不肯吃虧。
此刻又聽他貧嘴,任弘大笑:“若真是一去不回呢?子幼可還願與我同行?”
不想去拉倒。
楊惲仔細想了想:“惲之外祖父受先人之命,以為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恰逢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司馬氏為太史而不論載,廢天下之文,此失職之過也。故外祖父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
“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自黃帝始,絕筆於巫蠱之前,可謂說儘了古今之事。”
“可實際上仍有所闕,天下之大,超出了外祖父所想,蔥嶺以西,史書遺缺,隻在《大宛列傳》中簡略提及。惲曾補全《西域列傳》,然安息、大夏、大秦、月氏、身毒之史,漢人依舊不得而知。”
“若能紹而明之,小子何敢讓焉!”
楊惲對皇帝失望,也無意於官場了,知道任弘是為了他好,故隻希望能繼承外祖父的事業,給史記補一篇專門講述九州之外史事的外傳。
“我就隨道遠去看看,這天下,究竟有多大!”
“也正好作一篇《西安侯列傳》,看你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異數之人,後半生將會如何收場!”
……
PS:第二章在0點前。
揚雄《法言.重黎》裡麵提到,“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於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又說耿壽昌“鑄銅為象,以測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