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太後又看向自己的兒子,烏孫昆彌大樂,他才剛剛成年不久,用漢式教育長大,讀過詩書論語孝經,卻又習騎射,未來在烏孫大祿馮嫽與其丈夫的輔佐下,會是一個守成的好昆彌。
“大樂,你記住,自此之後,熱海以西的數百裡土地,就不再屬於烏孫,而由未來的河中都護府直接統轄了。”
大樂領命,碎葉川早在十年前就被劃給瑤光了,姐姐為烏孫做了太多,這次又帶著烏孫騎兵消滅了叛徒烏就屠,於是解憂又分了她一萬戶牧民。
解憂這麼做是有深意的,烏孫是大漢屬邦,但在匈奴滅亡,康居也不再構成威脅後,天子不一定樂見烏孫強盛,將其分割是妥當的。故她刻意將四分之一的國土和國民交給瑤光,讓她獨立出去,往後大樂的子孫,最好還能將烏孫再分為二,為大小昆彌。
此外解憂深知,是女婿和女兒的到來,才讓自己得以解脫。她曾承擔著為漢聯烏孫共滅胡的使命,在匈奴滅亡後本可歸還,卻又因郅支西遁,放心不下烏孫的未來,遲遲不能遂願。
隨著任弘請立河中都護府,烏孫沒了外患,解憂終於能卸下負擔了。
投桃報李,她離開前,要給瑤光足夠的兵馬,讓她輔佐丈夫在河中站穩腳跟才行。
“這就算是嫁妝了。”解憂如此笑道。
“母親,女兒都出嫁快十五年了。”瑤光嗔怪她胡說。
做完這件事後,解憂長長鬆了一口氣,她完成了當年孝武皇帝派她和親的使命,為丈夫守住了國家,讓烏孫在大國角逐中延續,使無數牧民保全生計,撫養了一位合格的昆彌,確保大漢在西域、河中的利益。
如今,烏孫已經沒什麼能讓她牽掛的了。
當年隨解憂陪嫁烏孫的數百人,逝世了大半,剩下的若願意回大漢,早就被解憂賜予盤纏回家了,還有一些則是在烏孫娶妻嫁人生子,紮了根不願走的。
比如馮嫽,儘管她很想追隨楚主,但馮夫人很清楚,烏孫更需要她。
這次回歸,除了馮嫽和瑤光要送她去玉門關外,以及一些服侍的女婢仆人,解憂太後的隊伍居然寥寥無幾,她卻對此頗為自豪。
“一如征戰,壯士先歸,將軍後行。”
烏孫太後的尖帽冠早已被她卸下,換上了當年和親時帶來的漢式襦裙——她居然還穿得下,接著披一身紅色的袍,帶上當初的旌節,端坐到馬車上,揣著兩分忐忑,五分激動,三分不舍上路。
倒是赤穀城的老少對太後頗為留戀,不管是烏孫人還是漢人,都聚集在城中城外,朝解憂下跪稽首,數萬人齊齊呼喊著一個相同的詞,一聲接一聲。
“母親。”
“母親!”
就像解憂稱製為自號烏孫太後的那一夜,隻是當初烏孫人多是迫於漢軍刀兵的恐懼與敬畏,如今則是愛戴居多。留在赤穀城的漢人能理解解憂,但烏孫人更希望她能留下。
馬車被阻擋不能離開,解憂隻能從車上站起來,朝她的臣民們作揖。
“我做了三十年的昆彌之妻。”
“也做了十年的烏孫之母。”
“可今日,我隻想做回女兒,做回大漢的公主!”
“我想回家!”
當年烏孫人墊著腳好奇觀望的烏發公主,如今卻已是年近六旬的花白老嫗。
烏孫人緘默了,慢慢讓開了道,哭泣著看解憂的馬車越走越遠。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秦琵琶的聲音從車側的馬上傳來,但樂曲不再悲傷,是瑤光在彈,尤其是最後一句,充斥著金鐵之聲,昂揚向上,那尾音真如尖鳴著衝上天際的黃鵠!
“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解憂撫著懷中那陪伴了她四十年的牌位,那素未謀麵的苦命姐姐,輕聲道:
“細君阿姊,你我這就化作黃鵠,展翅高飛,回家去!”
……
PS:第二章在0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