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元年(公元前59年)冬末,臘祭已畢,年關很快就要翻過去了。溫暖如春的未央宮溫室殿中,天子劉詢正坐在暖爐前,看任驃騎剛剛從北身毒傳回來的捷報。
“臣弘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破虜五萬之眾,斬罽賓王烏頭勞、大月氏王首及名王以下十數人,遣子白入朝以獻。”
“罽賓自孝武帝始通漢,自以絕遠,漢兵不能至,孝昭時,其王烏頭勞數剽殺漢使。今罽王授首,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中國者,雖遠必誅!”
“好一句雖遠必誅。”
劉詢手指彈著奏疏如此感慨,卻又搖頭戲謔:“不過西安侯頭顱送得太頻,先時便有郅支、宛王、康居王、烏就屠等四枚。再如此下去,北闕,都快要掛不下了。”
北闕那麼寬大,怎可能掛不下,這確是說笑,但許皇後為天子奉上養生的溫湯,笑道:“妾也奇怪,當年西安侯還曾作詩‘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但自從西出蔥嶺,卻幾乎無歲不戰,確實有點窮兵黷武之意了。”
劉詢卻搖頭:“不然,打其他處也就罷了,但要南下身毒,這確實是西安侯走前,便向朕稟報之事。”
說的正是任弘離開前夜,劉詢在未央宮置酒設宴與他暢談的時候。
劉詢取出了一個和傳國玉璽放一塊的匣子,打開後,裡麵卻是琥珀笥,縛束以戚裡所產織成錦,解開後取出了一枚才八銖錢大的小銅鏡。
正是劉詢視若珍寶的“身毒寶鏡”。
許平君自是知道此物來曆,孝武時,博望侯帶回身毒國進獻寶鏡一枚,又被賜給了衛太子,衛太子給了史良娣。史良娣有了孫子劉病已後,就將此物用合采婉轉絲繩,纏在他手臂上,以保佑這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平安。
當年劉病已因巫蠱之禍,被收係郡邸獄,臂上就纏著此物,據說此鏡能照見妖魅,得佩之者為天神所福,故劉病已從危獲濟。及即大位後,他又將這鏡子給了許平君和皇太子,讓母子轉危為安。
時至今日,劉詢仍不時會看看此鏡,感咽移辰。
這件事,作為親近之人,任弘自是知曉的,而當初他說明西出的理由和去處,便是身毒!
“西安侯說,要去身毒為朕齋祀。”
劉詢笑著撫摸鏡子:“身毒與朕身世運勢關係極大,若能在朕在世時,立‘身毒都護府’,再將大漢西極銅柱移到那去,卻也不錯。”
其他銅柱不知道,但白虎柱,確實是長了腳的,任弘打到哪,它就跟著去哪。
而對祥瑞等事,已經三十多的劉詢寧信其有,或許這樣的齋祀真能讓他這有些弱的身體轉好,多活些年,親眼看到大漢達成**同風九州通貫,天下太平的願景呢!
不過任弘離開河中前去身毒,也讓劉詢更加安心,那兒距離大漢又更遠了。劉詢特地讓人查過,罽賓國,王治循鮮城,去長安萬二千二百裡。
一萬多裡啊,西安侯的捷報用極快的驛騎傳到長安,都花了足足四個多月,正常跋涉得走一年。
一道巍峨蔥嶺,萬裡迢迢,將他們永遠隔開了。
劉詢不由想起一個傳說:“天上西官白虎七宿中有一參宿,而東官蒼龍七宿中有一心宿。”
“參宿在西,心宿在東,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永不相見。”
“朕與西安侯也一樣啊,我居東方蒼龍,君居西方白虎。但慶幸的是,不必此明彼暗,重演高皇帝與淮陰侯之事,而能同明於東西,幸甚至哉!”
東西永隔如參商,方能讓君臣之誼有始有終,對二人來說,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吧。
想到這,劉詢招來將作大匠解萬年,問了他一個問題:“為何大漢未央宮有北闕東闕,卻無西闕、南闕?”
解萬年回稟道:“陛下,昔日蕭相國營造未央宮,立東闕名蒼龍,北闕名玄武,無西南二闕者,蓋以厭勝之法故不立也。”
厭勝有兩種,一種以壓服敵人,一種為厭劾鬼神。蕭何建闕時,大漢剛剛草創,他營造東、北兩闕,應是為了為皇帝壓服東方的項羽,北方的匈奴這兩大強敵。
劉詢頷首,卻道:“今大漢承平,東、北皆已無敵,然西方有大秦東伐之憂,當再立一西闕!闕上雕畫白虎紋……”
也不知劉詢要壓的究竟是羅馬呢,還是任弘?
天子讓人取來紙筆,揮筆寫了兩字:“闕名,白虎!等闕落成之日,朕當登於白虎闕上,以望西方太白之星!”
末了又將任弘的奏疏交給弘恭:“朕甚壯此言,讓人傳抄,將這捷報公布於天下!以揚強漢之威!”
……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中國者,雖遠必誅!”
小黃門的聲音在未央宮內外傳著,也傳到了少府官署附近,專門負責宮廷飲食的太官令就坐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