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久久不言。
任誰聽得此話,都隻會覺是癡人說夢。
——僅靠倉促征入的青壯與敵軍俘虜編就而成的部曲,戰力如何?
當年於章邯那可圈可點的指揮下,也輕易一潰如潮的中部軍,便是最好的前例。
這般雜湊而成的烏合之眾,莫說是正經與軍作敵,哪怕隻求順順當當地帶上戰場,就絕非僅訓練上三四個月即能做到的。
但愛將生性執拗,對那不過是統軍能耐尚能入眼、因胯恥而羸名遠揚的韓信如此青眼有加、反複舉薦,更主動提出如此苛刻條件,顯是心意已決。
項羽思量許久,終是暗歎一聲。
罷了。
他心裡煩躁,卻禁不住想既愛將執意如此,便……隨其一回罷。
他雖不看重韓信,更打心底不認為其具備愛將所言的那般神乎其神的練兵、運兵之能,到底是將對方當做尋常部將對待的。
自不至於下作地有意刁難、迫對方一敗塗地。
“不必。”
項羽淡淡道:“奉先那關中軍,直接交由他領著,而更多的人……他願籌措多少,能籌措多少,便由他籌措多少。”
六日後。
當還為自己那日一時衝動、提出那無禮之請而深感慚愧,坐立不安的韓信,真得到準他領兵征魏的王詔時……
隻覺身處雲霧中,腳踩綿雲般,滿是難以置信。
——竟真成了?
當時提出那一請求,實在是因著胸中那股不願錯失良機的衝動作祟。
卻說自賢弟走後,他將那二萬魏兵與近萬漢兵編合起來,和關中軍一道強化整訓了一個月後,其軍貌便大有改變。
雖比起他更為熟悉、又曾為前秦精銳之師的關中軍而言,這部分新編入的將士顯得良莠不齊,但要打個漢中,卻是足夠用了。
他不顧章邯震驚下的勸阻,抓緊了劉邦敗逃回漢中的時機,訓練剛滿月,便領著這支新軍朝西挺進。
反觀劉邦才逃出生天,心有餘悸,緩了好幾天才定了心神。
他雖知駐守鹹陽的守軍八成要來,卻實在舍不得放棄到嘴的肥肉,於是在蕭何輔佐下重振士氣,從巴蜀征召來一批青壯充軍,想著儘快訓練一通,充作守軍。
他哪料到韓信會來得如此之快?
那二萬新兵剛至漢中,他根本未來得及練兵,韓信那氣勢洶洶、甚是煞人部曲便開到了。
劉邦勉強抵擋數日,奈何士氣低迷、兵士懼戰,到頭來隻有尋了時機,悄悄棄城而逃。
韓信雖再次未能逮著他人,但本次是為練兵而來,倒也不算太過遺憾。
他將漢中順利奪回,又親自將劉邦一路攆回巴蜀後,才回鹹陽尋章邯複命。
章邯正為那日未能攔住他而深感不安,哪裡料到他竟用兵如神至此,當真靠那與烏合之眾無異的雜湊軍勢,將漢中給神速奪回了!
不僅如此,經此一戰,韓信可加緊訓練的兵員裡,還多增了那由蕭何辛苦自巴蜀征來的二萬青壯。
手底下兵員漸多,韓信便將主意打到關外去了。
眼下兵糧雖還寬裕得很,但卻不僅需供關內軍士吃用,還得送去東楚戰場。
二邊同時消耗,加上糧道漫長,途徑多國,難免為敵所奪。
要想打通糧道,攻克魏地,便成了當務之急。
韓信一邊有條不紊地練兵,一邊安撫民眾,一邊……靜靜地等待著。
冬去春來,春耕在即,就是他心目中最佳的出兵時機。
可即便是在厚著臉皮、向賢弟提出那一請求時,他也從未敢想過素瞧不上他的大王,竟會任命他為主將!
韓信睜大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封簡短詔書。
——從這日起,他不再是憑借身為主將的賢弟的額外信重、縱為副將、也可臨時代領全軍。
而是在賢弟毫無保留、真摯熱烈地鼎力舉薦下,得了被破格提拔的殊榮,結結實實地成了關中軍的主將。
是——有征兵、籌糧、發兵征戰之完整職權的主將!
韓信深吸口氣,緊緊地閉上了眼,握著詔書的手抑製不住地顫抖著。
不過少頃,他眼眶一片滾熱,眼角亦已濕潤。
與此同時,一股前所未有的灼燙流經四肢百骸,令他充溢著前所未有的前行動力。
——他早習慣了一身落拓,寂寂無聞。
——也習慣了獨自咀嚼艱辛,承受蔑然漠視。
——更習慣了內心漂泊無依,誌向高懸空中,如明月般皎潔,卻也遙不可及。
唯獨未曾習慣,得一如此情真意切、始終信他尊他的賢弟。
韓信如一樽泥塑般僵在原地,久久紋絲不動。
唯有他心裡清楚,那股隱而無形,卻始終桎梏他、困縛他、苛責他的枷鎖……
已被這紙詔書所蘊含的賢弟那真誠心意、拳拳信任所融化,得了無痕跡。
韓信輕輕拭去眼角水光,微微一笑。
目已明,心已定,路已清。
他垂眸放下詔書,將不久前還在賢弟手裡的那枚將軍印綬,慎之又慎地納入襟中,妥善放好。
這份拾他於微末的情意,他縱粉身碎骨,亦需回報。
與韓信那小心翼翼的舉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身上的沸騰熱血,是那震動不已的骨節,還有耳邊響起的……刀戈激烈相交的轟響。
——那是藏鋒神兵,一朝出鞘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