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他未來介入後,顯然時局不可能仍然如曆史原樣繼續發展下去,有感於此,李勇也不得不將另一批計劃提前安排上了。
現代的戰爭打得是信息戰,高科技在戰爭中的運用簡直是降維打擊,這點上老美可是個中翹楚,海灣、尹拉克,可謂是經驗豐富。
而在這冷兵器時代,信息同樣很重要,行軍打仗時,斥候探報是絕對少不了的,而如果有些軍情能夠及時傳遞,甚至有可能直接改變一場戰爭的結局。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外如是。
而如今李勇需要知道的是宋遼邊境的情報,不僅要探得情況,還要第一時間能夠傳回來,這就需要安排得力人手,布置在關鍵位置,還要有快速的通信手段。
在此時,信鴿自然是個極好的選擇。
當然,也可以借助傳統的官方力量,譬如說驛館,這是相當於後世郵政一般的存在。
所謂八百裡加急,其中驛館的作用就不容忽視,若沒有中間的補給、換馬,按照這樣日夜兼程,就算人不困,馬也得累死了。
當然,在這個時代,想要在各地探查消息,當然是青樓、酒樓乃至於賭坊之類地地方最合適——其實就是放到了後世也一樣,不過因為非法所以變得更隱秘了而已。
當然李家行商的到處跑這消息同樣靈敏,但他們隻是消息的搬運工,還是得打通當地那些渠道才能獲知自己想要的訊息。
按李勇的想法,當然是先借由官方驛館的線路,來摸索出如何傳信的那一套,再改頭換麵自己拿來用。
像這種東西,人家傳承多年的怎麼也比他自己乾摸索著得出來的效果要好些。
此外,他派出去探尋海路的商船,也不知如今到了哪裡,或許還得再一兩月後才回有消息傳來。
畢竟是第一次,所以他也隻安排了些廉價的鐵器、作物等實用的東西,到時候用這些來交換那些女真人的結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現在乾的算是“通敵叛國”之事。
不過如今女真尚未統一,金國也遠沒有出現,而女真與宋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遼國。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如今宋無法單獨打倒遼,女真也尚不足以對遼國產生威脅,自然就需要他的幫助。
此時距離澶淵之盟還有五年,這所謂“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宋遼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與民族融合”的盟約,是大慫和大送的真正起勢,李勇想要改變這個局麵,就得在這幾年中,利用女真這枚棋子,好好牽製住遼人。
而另一方麵,他也需要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所以他又派了人到益州去,在這裡給大宋再埋下一顆釘子。
若是按照曆史上,這裡的神衛軍指揮使王均將於正旦日發動兵變,占領益州,王均更是稱帝建元,國號為蜀。
之後當然,這叛亂很快被平定了。
有宋一朝,蜀中就從未完全安寧過。
而李勇早在去歲十二月時,就已經派人去川蜀與楊懷忠那邊聯係上,並送給了他三個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