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趙恒也不是傻子,不可能他在皇城司密報中說什麼他就都會信。
但有著折家幫忙背書,他也不清楚西北的具體情況,更想不到李勇居然是會用這種方式來渾水摸魚。
這樣一來,朝廷那邊對於西北的看管會鬆懈——當然,前提是他們還得將派來的欽差伺候好了,不讓他亂說話;另一方麵也有助於保障留在京城的趙盼兒等人的周全。
李勇也不是矯情的人,事已至此,所謂既來之則安之,所以好處他要了,人他也要了,當夜便采了這株府州之花,給她補上了洞房。
折家女閨名麗君,年芳二八,乃是折惟昌的小妹,自幼尚武,所以也練出了弓腰姬的身段。
大概是因在西北曆經日曬也沒什麼保護,她的皮膚黝黑,膚質也不太好,但作為混血,還是混出了優勢的,她的五官十分精致,整體氣質更有一種十分野性的美。
相比之下,俞敏還是太過循規蹈矩了些,更像個大家閨秀。
一夜之後,折麗君對他是真的服了。
“官人,妾身在這裡等著你……”
李勇這趟過來,主要就是辦這個事情,之後他就很難逗留在這裡,必須要繼續去處理黨項、回鶻的那些餘孽。
所謂打虎不死,必有反噬,李勇深切知道這個道理。
但同樣地,在這塊地方說到底他根本就沒有自己真正的班底,現在也隻是用彆人的身份來驅使這些手下,所以隻能用製衡乃至於相融的手段,將他們湊到一起來。
至少將西北這一塊經營好,對於後麵的計劃很有利,首先便是接下來的澶州大戰,決定了遼宋簽訂澶淵之盟的關鍵,若是能夠將多方勢力一起拖下水,乾擾宋遼之間的平衡,尤其是打破遼國的後方的穩定局麵,那影響可就深遠了。
其實也是李勇經過了這次的事情之後,想到了一個對他來說更方便快捷的“玩法”,就當是在這裡先做個試驗好了。
……
不知不覺,時間又來到了鹹平六年,天下局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當然還是西北這一塊,逐漸形成了蕃兵一家獨大的局麵,在去年吐蕃“小王子”會盟各族諸部落,確立了“盟主”地位,之後與大宋開始通商。
李勇當然不會像是西夏那樣,隔斷大宋與西域的通商之路,反倒作為一個路上關卡,他收取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允許同行。
不過被遼國那邊牽動注意,同時國內又是治理黃河泛濫、安排沿岸災民,又是各項政策的施行,在西北這裡沒有動亂滋生的情況下,尤其還是李勇和折家“沆瀣一氣”的情況下,宋廷連派了兩任欽差過來都無果,最後也隻能接受了這邊的現狀。
要說折家對於大宋忠誠麼?
這或許得分做兩個方麵來看待,一方麵他們的確是宋臣,也確實在為大宋鎮守邊關,數代人都耗費在這裡了。
另一方麵,他們也是為了漢人,更是為了自身。
說白了,折家就是府州這一塊的土皇帝,而大宋一直想要避免的所謂格局,其實到了邊軍這裡,他們根本沒法管。
而如今有了李勇這支蕃兵的存在,作為聯姻一方的折家地位不降反升,兩邊捆綁現在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