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敢,而非不想。”趙恒笑了笑,又歎了口氣,像是跟他談心一般說道:“君名,你卻是不知,朕的父皇,也就是太宗皇帝,當年多想將燕雲十六州收回來,可是……”
對於先皇,他自然不好多說什麼,何況驢車戰神無能歸無能,但是心氣在整個大宋皇帝當中也屬於一等一的。
這就好像是後世退守彎彎的蔣光頭,不管他能力如何,還是有一顆統一的心在,反倒是後麵搞分裂的那些毒瘤將他襯托出來了。
李勇點點頭,臉色隱隱好看了一些。
趙恒見他如此,卻反倒更是欣慰。
如李勇所想,他此次毅然決然回到東京後,趙恒心裡麵最大的疑慮打消,而接下來李勇的表現也一遍一遍在印證著他是大宋忠臣,自然在趙恒心裡是越發得到信任。
所以如今他得了大內令牌,地位在皇城司中一下變得超然起來,能夠隨意出入宮禁,這是皇帝對他的禮遇。
其實以趙恒的人品德行,如果李勇自己隻是一個大宋臣子,還是挺願意在他手下乾活的。
或者說自真宗開始,後麵的仁宗、神宗這幾任皇帝,都挺適合在他們手下為臣,這是因為他們或許沒有曹老板、劉老板的能力,但主動或是被迫地要擁有曹老板、劉老板的胸襟。
也是從這之後,大宋才有所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說法。
相比於後來明朝鼓吹的什麼文官集團,這時候文官的勢力、地位才是真的超然。
畢竟學過曆史都知道,封建時期皇權和相權、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是隨著時間發展逐步向前者傾斜的。
到了明清時,大一統的皇權製度達到了頂峰,皇帝的權威變得至高無上,真正當得起所謂“九五之尊”的稱號。
明朝但凡有點腦子的皇帝都不會像是崇禎那樣被耍得團團轉,清朝對於大臣那是生殺予奪,軍機處的出現更是讓皇帝可以直接繞過朝廷文武大臣,憑一己喜怒決定興亡,軍政一把抓達到了頂峰。
隻不過李勇來到這裡不是為了混吃等死或是維護大宋統治,所以如趙恒這樣做得不夠好的,彼可取而代之。
“對了,朕還有一事,想要讓你去調查一番。”
“但憑吩咐……”
趙恒望著李勇,眼神中露出了一抹掙紮的複雜神色,但這顯然不是對李勇的,過了會兒才歎息道:“愛卿便是錢塘人士,朕命你去調查的是,在錢塘教坊司中,十年前是否有一位歌女……”
李勇走出宮闈,這次送他出來的不是李神福,而是另外一個太監。
“總管不必相送了,到這裡在下自行回去就是。”
“李副使慢走……”
李勇笑著點點頭,等走出了幾步路再回頭看著這巍峨森嚴的宮城,目光幽森地暗暗歎了口氣,再回過頭去向前走著,邊走嘴角卻勾起了一個深邃的弧度,露出了一個邪魅狂狷的笑容來。
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