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賣海鮮的男士們嘴挺溜。
“七毛錢一斤肉,來客的話一人一口都不見得夠,但您看看我們這海蝦,無論是煮著吃還是在豬肉餃子裡放點,誰都能嘗嘗不說,那味鮮的,絕對能讓人吞掉舌頭!”
不過相比螃蟹大蝦,海魚居然是最無人問津的,紫菜、海米、蝦皮居然是買的最快的。
這種情況一是因為紫菜、海米、蝦皮一類的便宜,這些“城裡人”說一點點就能做一盆湯,而且還能補勞什子“鈣”,是好東西;
二就是東北這地方,河多水泡子多,隨便一個水溝都有魚,沒什麼吃的的時候就下水摸魚,缺油少鹽,都把大家吃傷了。
這海魚在老百姓看來,也是魚,真心不想吃。
雲舒對這種情況還不太了解,趙雪他們對普通農村老百姓的生活顯然還也清楚,如今總算知道了,帶海鮮還不如直接帶一車鹽呢!
“我姓趙,你叫我趙阿姨吧。你這白麵我給你算二十尺棉布。在送你幾塊其他料子。至於這肉,說實話,這會拉來的海鮮都給你,也不一定能換你這一簍子。”
三斤鮮肉能曬成一斤肉乾,十斤鮮肉能出二三斤臘腸。
二十斤肉乾、三十斤臘腸,那就是將近160斤肉。
雲舒一斤野豬肉賣給國營飯店,不要票,是一塊五,其實製成臘腸、肉乾有點虧了。
雲舒見她這麼實在,想了想道:“趙阿姨,這麼著吧,您要是有富裕糧票,這些肉乾,我算你三塊一斤,一半換東西,一半換錢。”
趙雪聽到,笑道:“雲舒是吧,你等著,我去問問。”
不是沒人用肉換布料,但這麼大手筆的還真少見,他們原本也是想著看能不能用錢跟老鄉買些肉。
黑市鮮肉就要二塊五,如今這肉乾才要三塊,這小姑娘多實在啊!
沒一會兒,趙雪就帶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過來了,“這是我同事,他姓王,你就叫王伯伯吧。老王,從車上搬下來四箱螃蟹兩箱大蝦還有一百斤海魚,其他雜七雜八的你也給收拾點。”
老王,當然,這是鄰省的,不是隔壁的,他好奇的看了一眼雲舒,這才對趙雪道:“小趙,這麼多東西,這小姑娘怎麼拿回去?”
趙雪這才想到這個問題,雲舒衝她擺擺手,“趙阿姨、王伯伯,我叔兒趕著驢車來的,隻大集人太多,驢車進不來。等集散了,我讓我叔過來找你們就是了。我叔姓佟,穿著一件黑褂子。”
趙雪從兜裡掏出一推票和票,“那這錢和票是給你還是給你叔兒?一共一百塊錢和十五斤糧票。”
她手裡是厚厚一遝一元、二元的鈔票,而且還是第二版、第三版皆有。
糧票是全國通用的那種,一兩、半斤、一斤的都有。
雲舒接過來,“給我吧,我叔不識數,也不怎麼會說話,人賊老實,趙姨你看著了照顧點!”
趙雪忍不住伸手抹了一把雲舒的頭發,“你這小丫蛋的腦袋瓜子是怎麼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