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娘的確是因為生活困難改嫁的,但是再嫁的男方,為人也不錯,接他們娘走的時候,把把他們爹生病時,拖欠下來的債務全部還清楚了。
族老們對大安和小安兄弟願意如此費力用心,也是覺得他們的娘隻要在夫家立住了,肯定是會想法子接大安小安過去,族老們都不想大安小安兄弟去彆人家過日子。
大安和小安很快的融入陶家的生活,他們跟著陶正格兄弟認字寫字,也很懂事的主動尋事做。
族老們來看大安兄弟的時候,都能夠感覺到他們兄弟身上的變化,他們的笑容多了,而且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懂得抬頭看人了。
族老們知道他們兄弟在讀書認字的時候,他們扯住陶惟程兄弟的手:“好人啊,老天爺一定會保佑你們一家人的。”
好一會後,陶惟程兄弟聽明白他們說的意思後,笑著說:“我們這一行當,要想學得好,一定要認字會畫畫的。他們兄弟都是懂事的孩子,願意認真學習,我們自然願意用心教導他們。”
陶惟程兄弟收徒弟之前,他們就認真的想過這裡麵的事情。
陶家長房和溫家的事情,對他們同樣是一個借鑒。
大安和小安的族老們願意送他們來學習手藝,族裡人還給他們準備了豐厚的拜師禮物,已經讓陶家人安心了許多。
他們當年聽說溫家人的行事,可不是這般講究的人家,他們幾乎等同是白學了陶家的手藝。
兩家失和後,三家巷子裡的人家,都認為陶家長房當年太照顧溫家人,以至於培養了白眼狼,害得兩房人最後不得不去往彆處生活。
汾州城三家巷子陶家老宅裡,溫六娘麵對主動上門來的溫家外甥們,她的臉色也有些不太好看起來。
“你們想去省城尋琛兒要活做?”
溫家年輕人都不敢抬頭看溫六娘的神情,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悶聲道:“六姑姑,家裡現在接不到活做,我們不想閒下去,想去省城尋活做。”
溫六娘聽他的話,苦笑道:“我沒有出過三家巷子,也不知道什麼省城事情。”
溫家小輩們互相看了看,他們的心裡麵多少明白,因為長輩們和年長兄長們做的事情,六姑父和六姑現在關係不好了。
溫家小輩們走了後,溫六娘對陶青瑤說:“瑤兒,你要記住我的教訓。你看,他們無事不上門,有事上門,知道我沒有本事幫忙後,他們跑的比誰都要快。”
“娘,你要是掛念著弟弟們,等到他休冬假的時候,我們送你去省城吧。”
溫六娘搖頭道:“瑤兒,我不想見你爹,你爹肯定也是不想見我的。這麼多年過下來,最後我們兩人落了一個沒有意思的下場。
我為陶家生兒育女,陶家給我一處老院養老。我現在年紀大了,也不想出三家巷子了。”
(本章完)
/101/101384/32128098.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