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兩位皇子大鬨小書房,還差點兒把王傅嚴猛給砸了,嚴猛一狀告到皇帝跟前,兩人被叫到顯陽殿問話。
四皇子聞旭還來不及拾掇他那亂七八糟的一身,一進顯陽殿,差點兒沒把皇帝聞燮氣死。
“你看看你這是什麼樣子!丟人現眼!”皇帝怒罵道。
聞旭很委屈地說:“又不是我想這樣,都是五弟害我。”
皇帝的目光便朝聞敬投去。
這是聞敬第一次到顯陽殿內,滿殿的鳥兒讓他驚愕了好一會兒,左右張望了一下,倏然對上站在禦座旁的中常侍曹邑的目光,他立刻不敢再亂看,一臉怯弱地低下頭。
走到殿中,聞敬比聞旭落後了半步,隨後行禮,微垂著頭聽皇帝怒斥聞旭,聽聞旭把大鬨小書房的所有罪責推給自己,聞敬抬起頭來一臉不服氣地要辯解,正正好與皇帝看過來的目光對上。
聞敬看著皇帝,以為他要罵自己,不了皇帝隻是看了他片刻便移開了目光,又繼續訓斥聞旭。
言語間的親疏遠近不需要旁人細品,一目了然。
這一段在眾人眼中不怎麼重要的插曲,卻讓聞敬之後都沒有再一臉怯弱模樣的垂下頭,他就平靜地看著麵前皇帝恨鐵不成鋼教訓兒子,實則算是另一種父慈子孝的場景。
不多時,有內侍進來通傳,太子聞端和三皇子聞紹在外頭求見。
“他們倒是來得快。”皇帝意味不明地輕嗤了一聲,隨即將人叫進來。
太子和三皇子一道進來,向皇帝行禮,然後四、五兩位皇子又向太子行禮、三皇子見禮。太子在受禮時,給聞敬投去一個“安心”的眼神,聞敬微愣了一下,旋即露出一個受到兄長鼓勵的靦腆笑容。
嚴猛跟皇帝告狀時,正巧顯陽殿裡有不少大臣正在商議久旱成災之事。嚴猛人如其名,猛勁兒一上來也不管場合,劈裡啪啦把小書房的是一股腦兒全說了,包括他在殿外聽到四皇子、五皇子說的那些話。
隻是兩個孩子吵架沒什麼好說的,然而事關儲君,就容不得馬虎了。
這也是為什麼嚴猛要來告狀的緣故。
儲君關係國本,雖然在門閥擅專之下皇權式微,可皇族也不能被人如此隨意編排,這關係到宋國的臉麵。
嚴猛一通引經據典,痛斥皇帝放任世人誣蔑太子,“總角孩童尚且知道維護太子,我等難道連孩子都不如嗎?”
皇帝聞燮被諷諫,沒辦法,隻好叫其他大臣先行離開,把四、五叫到顯陽殿來。
大臣們離開,消息也就立刻傳開了,傳到太子和三皇子耳中,兩人先後進了宮。
眾所周知,四皇子是三皇子的死忠,哪怕這幾個月兄弟二人疏遠了不少,在外人眼中,四皇子就是三皇子的人,他必須要幫四皇子。
而五皇子,以前差不多屬於查無此人的狀態,經大鬨小書房、誓死維護太子名聲一事,估摸著在很多人眼裡五皇子已經投向了太子。
“父皇,兩位弟弟尚且年幼,不能明辨是非,聽了旁人說幾句嘴就信以為真,他們還小,還是個孩子,還請父皇寬宏大量,原諒兩位弟弟。”
太子聞端一張嘴,就給四皇子挖了一個坑。就四皇子的年齡來說,他已經算不得一個孩子了,用一句“孩子還小”實不能再揭他種種的惡性,尤其是言太子勾結山賊,要認真追究,這是以下犯上。
而且,把十五六歲的聞旭與十歲的聞敬並論孩子,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太子聞端十六歲入朝聽政,三皇子聞紹更早,十五歲就入朝聽政,而聞旭已經虛歲十六還是個“孩子”。
“孩子”聞旭不算蠢得徹底,聽出了太子在諷刺他,他仗著有三皇兄在,當即就跟個被點燃的爆竹一樣炸開,囔囔道:“很用不著太子為我求情,我怎麼就不能明辨是非,太子殿下倒是拿出證據來證明你沒有與山賊勾結啊!”
“老四,閉嘴!”三皇子嗬斥道。
沒有腦子就不要隨便說話,說出來讓人笑話。
聞旭還沒說夠就被三哥要求閉嘴,感到有一絲絲委屈。難道不是麼,現在外頭可都在說鄒山山賊是太子安排的,太子要倒大黴了。
三皇子聞紹豈能看不懂聞旭的表情,聞旭真的太好懂了好吧。
叫太子去自證自己沒有勾結山賊?
這是太子,是君,從來沒有為君著自己上趕著去證明自己,何況是為了流言蜚語。真有不對,也該是大臣們為君分憂,找出證據證明與太子無關。
叫太子自證!聞旭是被關禁閉關傻了吧!
“可之前常州太華山山賊,有人傳言是常州刺史馬登為三皇兄斂財而搞的鬼,也不見三皇兄出麵自證呐。”聞敬朗聲說道。
三皇子臉色變了一瞬,壓著怒氣道:“不過是小人的惡意中傷,我豈能與那等奸邪小人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