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據小張調查得知。
餘笙的父親,右腿被人打斷,終身落下了殘疾。
而致使她父親殘疾的人,正是這場連環殺人案中,被害人的家人。
所以,他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個餘笙為了替父親報仇,而做出這麼慘絕人寰的事情來。
“可是……她爸爸的事情,是二十年前發生的,那時候餘笙才一歲。
先不說她這樣的仇恨來的有點兒奇怪。
就說第一名被害人是在五年前被殺害的,從此以後,凶手基本上一年殺一人。
直到今年是第五年。
在凶手的設定中,原本今年應該殺掉的是已經‘撿回一條命’的餘笙。
可是,凶手在沒有得手之後,卻突然打破自己的常規。
在短時間內,連續殺害了兩個人。
這根本就不符合心理專家對凶手做出的心理評估和心理側寫。
在以往的所有連環殺人案中,凶手對自己的殺人規則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且是不會輕易做出改變的。
你們想想看,從第一個被害人開始,每年發生相同的案件都是在同一天發生。
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凶手會不會是在做某種祭奠?
而且本案中凶手突如其來的改變,正是從餘笙差點兒被害開始的。
我認為凶手一定是擔心自己的身份被暴露,或者是被餘笙發現了真實的身份。
所以才會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剩下的仇人一塊兒殺掉。
這樣一來,一切就都能夠說得通了。”
一名資深警-員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看法一出有人反對,也有人讚成。
何毅凝眉沉思,頓時有些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某些設想。
五年前,餘笙正好高三。
而高三對於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
這關係到自己人生的選擇問題。
如果她在那個時候做出殺人的大案,定然會因為第一次殺人而影響精神狀態。
所以……
如果想要知道真相,就一定要先查查高三那一年,餘笙的學習情況和精神情況。
還有,她一個貧困生,從哪兒來這麼多錢購買真空包裝機?
而且還是死能夠包裝活人的那種……
還有,那台包裝機,現在又在何處?
顯然,餘笙的嫌疑在他的心裡越發的減少。
猶如老警-員所說,與其相信餘笙是凶手。
還不如相信……餘笙已經知道凶手是何人,隻是因為某些原因,她不肯說出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她又為什麼要保護那個人呢?
接下來的案件分析,何毅一句話都沒聽進去,完全沉靜到自己的思維怪圈之中。
知道隊長為他們每個人分配了任務,他這才回過神來。
他接到的任務,正是前往餘笙的老家,調查除了餘笙父親腿被打斷這件事之外。
他們幾個家庭,到底同時得罪了什麼人?
何毅覺得,隊長比他更先抓到案件的重點。
他也覺得這件事非同小可,所以立馬領命,即刻出發。
之前的那個小警-員自然再次跟他分到了一起。
至於醫院裡的餘笙,早就被何毅拋之腦後。
他相信,案子一定會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