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鹽(2 / 2)

林默涵和黛玉憑借出眾的外貌自然也受到了宜嬪的關注,她比昨日的安嬪還要更熱情一點,稀罕地瞧著兩個姐妹半響,還沒忍住摸了摸她們的小手。

礙於在場的小姑娘也不少,宜嬪並沒有誇的十分過分,但顯而易見,眾人都能瞧出她十分喜歡林家的兩位姑娘。

宴會進行的十分順利,等到林默涵一行人回到家裡之後已經快到亥時了。

林如海和賈敏心裡有事,難免睡不著,林默涵少不得安慰道:“咱家的日子還且過呢,母親懷著身孕早點歇息吧。女兒心裡已經有了解決的法子,明日一早就來見你們。”

說完她就離開了,林如海和賈敏隻好先安寢。

果然,第二日一早林默涵連演武場都沒有去,就來正院了。

她拿出一遝紙,林如海接過來一看,竟是改進曬鹽法的章程!

其實現如今早就有了曬鹽的傳統,但是因為技術落後,費人費力最後的成果卻還是有很多的雜質,除了極其窮苦的人家,根本沒有人買這樣的鹽吃。

當下使用更多的還是煎煮法,但是這樣的法子還是效率太低了。

鹽之一事與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可是當下的生產技術水平過於落後導致它成了當之無愧的奢侈品。

林默涵在第一世的時候,經常被教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清朝這一時期的製鹽算是典型的傳統產業了,就讓她來做這股推動產業升級的東風,同時幫助林如海更上一層樓吧。

曬鹽法其實也很簡單,勤勞的先民們早就在池鹽提取上用過這樣的方法。

林默涵給出的法子卻是海鹽曬製,幾乎不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就能得到數量十分客觀的精鹽,唯一的缺陷就是隻能在海邊進行。

但即使是這樣,也夠林如海震驚了。

他本來以為女兒天生神力已經夠匪夷所思了,沒想到連如何製鹽的事情也能如此精通。女兒到底是什麼來頭啊,他上輩子一定是做了天大的好事才能有這樣的兒孫福吧!

再往後看,不但有海鹽曬製之法,甚至還有從岩石和鹽堿地中得到鹽的法子。

鹽堿地在揚州不常見,但是西北卻有許多這樣的不毛之地,什麼莊家都不能長,白白地閒置著。

除了這些法子之外,還有一種更加簡便的燒灰取鹽法,在新疆和甘肅一帶生長著一種叫做“鹽蓬草”的植物,通過曬乾、燒灰等一係列程序後也能得到豐富的鹽。

若是這些成本極低的法子可行,朝廷不但能夠增加一大筆稅收外,將再也不用為鹽發愁了。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好事,林如海看完後心情十分澎湃,恨不能立刻安排人著手去實驗。

當賈敏知道林默涵帶來的是什麼東西之後,也十分地激動。

她沒有考慮太多,隻是想著倘若這些事情能夠做成,那麼憑著這樣的功勞,林如海一定會升官的!

他們夫妻二人一致默契地沒有追問林默涵為何知道這些東西,反正無論如何,林默涵都是與他們血脈相連的女兒,是他們夫妻愛若珍寶的親生骨血。

林默涵說道:“父親先彆激動,我這些也隻是理論,還需要父親組織人手親自實踐一番才能呈上去。”

“自然應該如此,等到聖駕回京,為父立刻著手安排此事。”

若是以前,林如海覺得當個不缺錢花的外放官員也挺好的。可是女兒們太優秀了,老父親想要給她們最好的,就必須再努力奮鬥幾十年啊!

不光是大女兒將來不可能屈居人下,小女兒也必須活的開心精彩。

還有敏兒肚子裡的這個,隻有他的官位越做越高,才能給孩子們更多的庇護和助力。

拿著這一遝輕飄飄的紙,林如海突然產生了自己算不算是大清第一個靠女兒增添實力的官員呢?怎麼說呢,感覺還挺自豪的怎麼回事?

林如海接下來的工作有了方向和奔頭,瞬間充滿了要大乾一場的精氣神。

然而,這股子高興還沒到下午就沒了。

他們林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大門一開林如海見到來人頭皮都麻了,卻又不得不連忙把人往家裡請。

直到大門再次關上,林如海“噗通”一聲跪地請安:“臣林如海參見皇上、太子殿下。”

小太子昨天就認定了林如海是他未來老嶽父,這會子正緊張的不行,康熙好笑地叫起了林如海,說道:“咱們君臣私下相見,如海不必拘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