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觀音豆腐(2 / 2)

“大家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觀音豆腐,我在這邊呢給大家做個小科普。觀音豆腐又名神仙豆腐,是AH省九華山、黃山、大彆山、貴州地區和ZJ省KC區、PJ縣、SY縣一帶的傳統小吃。以九華山,安慶,衢州靈鷲山、箬寮峴及大彆山區特有

的野生灌木——腐婢樹葉特製而成的,因其季節性強、量少、營養豐富而儘顯珍貴。顏色形狀的話有點像龜苓膏,不過是墨綠色的,做好以後加上糖攪拌一下,清涼爽口。”

李方停頓一下繼續說道:“其實觀音豆腐還有一個美麗又有些傷感的傳說。說是很久以前,人間發生饑荒,難民無數,屍橫遍野。觀音不忍,用楊柳枝灑甘露於人間。甘露所到之處,長出了簇簇綠樹。饑民摘葉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食用充饑,挨過了饑荒。“觀音樹”、“觀音豆腐”之名因此而來。”

說話間李方倆人來到一片全是綠色腐婢樹長成的低矮的灌木叢邊,李方調轉攝像頭,把鏡頭對準了腐婢樹。

“這個就是腐婢樹,腐婢有很多彆名:臭葉豆腐、豆腐柴、神仙槎......等等。但是其實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都有當地的叫法,像我這邊就叫觀音柴或者豆腐柴。這樹呢長不高,最高也就能長到1米多。我們做觀音豆腐要用到它們的葉子和樹枝,所以摘取的時候把最上麵的一截樹枝折下來,大概折8-10段就可以了,然後摘一些葉子,這樣我們做觀音豆腐的材料就備齊了。”

李方在采摘樹枝和葉子,諾諾拿著手機和攝像頭,邊看彈幕,邊幫直播間的觀眾問問題,而李方負責解答。

李方采摘的手法很快,不到一會就把需要的東西采摘好了,看著諾諾在給直播間的觀眾說著昨晚看見的螢火蟲海,怕他們不信,還拿出自己的手機把昨晚拍的照片給直播間的觀眾看,李方突然發現諾諾比他更適合做直播。他除了介紹啊,解釋啊之類的,很不習慣和直播間的觀眾聊天,而諾諾恰恰相反,和直播間的觀眾聊的很開心。

“走吧,摘好了。”李方對著諾諾說了一聲,開始在前麵帶路往回走,諾諾跟在後麵。

走過一片玉米地,李方問諾諾:“你想吃烤玉米嗎?”

“現在玉米成熟了嗎?”

“我也不清楚,去我家田裡看看,我爺爺有種了些玉米。”

“好啊,趕緊走,我從來沒有掰過玉米。我特彆喜歡烤玉米,杭城夜市的烤玉米連皮一起烤,烤好以後特彆香,我每次晚飯的話能一口氣吃兩根。”諾諾

從小生活在杭城,雖然喜歡吃烤玉米,但是從來都沒有體驗過親手掰玉米,所以十分期待。

倆人來到玉米地,一片雖然不大,但是確鬱鬱蔥蔥的玉米出現在眼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澆了加了優質化肥的水的緣故,李方家的玉米杆長的非常強壯,這不大的一片玉米地,一眼望去綠油油的,充滿了勃勃生機。

見自家玉米長勢喜人,玉米棒子又大又長,李方十分高興,這說明優質化肥真的有加速植物生長的效果,這樣一來李方之後的種田大計就有更詳細的計劃了。

李方帶著諾諾下到玉米地上,自己先查看了一眼玉米,發現這些糯玉米基本上都成熟了,示範了一遍怎麼采摘,就從諾諾的手上接過攝像頭和手機,讓諾諾自己去掰玉米了。

其實掰玉米很簡單,不過在掰之前還要先找到成熟的玉米,這個諾諾就不懂了,李方隻能跟在她的旁邊指導。

“直播間的朋友麼,大家想知道玉米有沒有成熟其實很簡單。你們先剝開玉米外殼,再掐一掐裡麵的玉米粒,就能知道這根玉米棒子是不是成熟了,是不是很簡單。”

這樣一指導,諾諾也就知道怎麼分辨了,一口氣掰了10多個,在李方的喊停下才停了手。

“這就不掰了啊,我都還沒掰夠呢。”諾諾意猶未儘的說道。

“這十多個夠了,太多了吃不完,這玉米一定要新鮮的才好吃,如果放到第二天就沒有剛采摘的玉米的那種香甜味了,像我們村裡一般都是當天掰的當天吃完,很少留到第二天。”

“是嗎,那好吧。”

李方和諾諾把玉米放進裝了觀音柴的背簍裡,不緊不慢的回家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