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賬應該會算。
“你們月舟村有多少人口?”許靜金問潘東玲。
“好象說是一千八百人。”潘東玲回答。
“對,目前月舟村有一千八百五十三人,算你麻油坑村有五百人,夏祺村有五百人的稻穀拿來我們這裡碾,總共就有二千八百人了,對不對?”
潘大章在算盤上扒了二千八的珠子。
“哥,你算多少人,跟我們碾米廠有什麼關係?”潘小章不解問道。
鄒秀花也在側耳傾聽。
本來她也是準備晚飯後,好好來問大章的。
你這麼小的年紀,出手就是幾百塊的生意。
到底是怎樣想的。
靠譜麼?
說他不靠譜,似乎又說不過去。
畢竟現在他用來承包的錢都是他自己掙來的,沒有從她手裡要一分錢。
才十五歲的年紀,做起事來比大人都還老練。
跟印象中的兒子,有很大的變化。
到底有什麼變化,一時她也說不清楚。
所以現在大章解釋,她也注意在傾聽。
潘大章拍了潘小章一巴掌。
“說你蠢得象豬,你還不承認。我們碾米廠是乾什麼的?碾米的,每個人都要吃飯。吃飯的人越多,是不是碾米的量就越大?”
許靜金連連點頭。
“算你一個人一天吃一斤大米計算,二千八百人一天就是二千八百斤大米,對不對?”
潘大章繼續算著。
“按一百斤稻穀碾85斤稻米計算,那麼一天就要碾3290斤左右。現在收費是碾一百斤稻穀收費二毛五。小章,你來算算,一天可以有多少營收?”
潘小章撓著後腦勺想了半天都不知道怎麼算這筆賬。
潘大章用算盤快速把它算了出來。
“8.23元,這是一天的營業額。電費我剛才問過黎龍生電工了,二毛五一度,村裡也就少數的幾個地方有電。現在這個碾米機是一千伏的,生產三千斤稻米需要5度電左右,那麼就是1.3塊。現在承包費等於一個月16.7塊,等於一天六毛錢。其他的就是機器耗損,磨片替換,還有一些其他費用。再算他一天一塊,這樣算,一天賺五六塊都不是什麼難事。”
潘東玲:“以前這個碾米廠是一天到晚都有人排隊的,但不知道有沒有那麼多就不懂了。”
“就算是有一半,一天可以賺三四塊錢,也不錯了。”
潘大章:“還有碾米廠每天都可以清掃上百斤的米糠,用這些米糠多養幾頭豬,一年就近一百塊了。這個才是大頭。”
幾個人都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鄒秀花的心裡舒暢了許多。
這個二兒子什麼時候變得這般精明了。
潘大章對許靜金說:“姐夫,這幾個月我可以跟你和我姐三個人在碾米廠一起乾,掙的錢除了開支,我可以給你們兩人一半。當然假如我有更好的路子,我便將碾米廠交給你們兩人做,除了開支,掙了錢付我承包費就行。也沒有好過彆人,以後賺到錢,找個地皮起一棟房子,以後日子才過得安逸。”
他指著前院幾百平的空地說:“這塊地都是公家的,他始終有一天會出售,到時積攢錢了,把它買下來,在這裡起棟房子,比在你家都舒服!”
潘小章:“我們家在半山腰,位置也沒有這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