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吃過晚飯,潘大章點上煤油燈,用買來的鋸子,按照木珠的尺寸,把舊木料鋸開。
同時他讓其他人幫助把一堆舊木料搬回家裡去。
潘東玲去借了一個手推木板車,把一堆木料都搬到了萬子嶺的家。
第二天,他騎單車送溫小芹回了家。
“我爸說後天割水稻,他讓我問你可以過來幫忙麼?”
臨走,溫小芹把他叫住了。
潘大章猶豫了,說實話,自己家那三畝水稻,他都已經讓黎化壽去邀人收割了。
一天一人給一塊錢報酬,黎化壽很快約了四個人,約好也是後天去收割。
給他們備好打穀機,鐮刀、籮筐,他們會負責把三畝稻穀都收回來,脫穀後挑到曬場。
問他幾天可以乾完。
他說四個人一天收割一畝半,一點問題沒有。
二天把三畝稻穀收完。
再花一天時間,把稻杆鍘碎,撒到稻田間。
放滿水。
兩個人花三天時間把稻田翻耕。
讓鍘碎後稻杆腐爛變肥。
然後用耙犁把田泥打爛,插秧花三四天。
潘大章估算了一下,整個農忙期間這些工算下來,至多花四十塊錢,就可以全部搞掂。
當然以前靠老爸可憐的那幾十塊錢工資,是不可能完全請人去乾的。
也請不起。
花一個月的工資請彆人去幫自己家種田,象解放前的地主一樣,月舟村還沒有這個先例。
就算是村支書潘六月,農忙時也要親自下田收割犁田耙地的。
估計潘大章以後就要成為月舟村第一人了。
“不願意就算了。”溫小芹見他半點不吭聲,以為他不願意,就輕聲地說道。
潘大章把後天也請四個村民收割稻穀的事告訴了她。
“要不然,我家割完了,我帶他們進去幫你家割,錢我會付給他們。你家有幾畝水稻田?”
“二畝多吧。你家農忙都是花錢請彆人去做,自己不動手?”
這種行為是典型的懶漢行為,在農村是會遭人嘲笑,指指點點的。
“以前我們也是自己乾,不過今年嘛,我認為不必要把自己累成狗,又花不了多少錢,況且我利用這些時間,做做小生意,可能賺的錢還更多。”
加工兩串腕件就可以付完農忙請人的手工錢,又何必一定要自己去乾呢。
社會有腦力勞動者,也有體力勞動者,他自認是腦力勞動者。
“你乾什麼可以幾天時間就可以賺到四五十元。”
他把今天拿一根廢舊木料去算盤廠加工成四個手串,賣了七十多塊錢一事告訴了她。
賣那枚玉板指的事沒有跟她說。
“大章,你真的了不起。以後,我有空就出來幫你乾活,好不好?”
“可以考慮,每天付你二元報酬。”潘大章爽快答應。
你在這邊賺二元一天,然後讓你拿一塊錢去請個壯勞力幫你收割稻穀,你願意麼?
這麼淺顯的道理恐怕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兩兄弟去縣城一天時間,溫小芹幫助鄒秀花在收購部,收了十幾斤鴨毛,十幾斤橘子皮,二十多斤舊書籍。
幫他賺了十幾塊錢。
他拿出二塊錢塞給他:“這是你今天幫我收廢品的報酬。不要客氣哦,這是你該得的。”
“潘大章,你沒有搞錯吧,今天收那些貨總共也才花了七八塊錢。你再給二塊錢,豈不虧本了。而且我隻是幫阿姨忙的。”
收廢品的利潤有這麼高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