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我又白給了他十多塊錢。
不過說實話,因為這件事,我一整天的心惜都格外舒爽。……”
塗老師犀利的目光盯著班的徐觀華同學。
全班人的目光也投向他身。
許多同學還捂著嘴笑出了聲。
“這是有多大的仇,多大的恨呀,你把教過你書的老師,刻劃成了二十年後的一個乞丐,你心情就舒爽了?
老師課處罰了你,過了二十年,你都還懷恨在心?
……我們在分析分析這篇作文呀。
文體、修飾、辭句都沒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思想,三觀不正呀,我的同學。我給你一一指出來呀?
二十年後你發財了,帶妻兒去旅遊了。你的父母呢,他們養大你,容易嗎?去旅遊不帶他們?
你這逆子,不會是說你父母二十年後,都不在了吧?
第二點,把老師想象成乞丐,向你乞討。
而且還向你哀求一次,就給他一塊錢?
你這是一種扭曲的變態的心理活動吧。
還要拿這件事去教育孩子。
我想問問你,怎樣去教育孩子?
你小時候對孩子進行了批評,甚至打罵,那麼你孩子是不是二十年後,該恨你入骨?”
徐觀華低著頭不吭聲。
塗老師翻出另外一本作文本。
淩翔低聲對前座的蔣家聰說:“又是潘大章的。”
蔣家聰:“這老小子確實作文寫得不差。”
塗老師:“大家來聽聽班長寫的這篇作文,看他的想象力,以及對現實的描述能力比前一篇好在哪裡。”
塗老師:“要麼還是請潘大章同學,自己要讀讀他這篇超現實主義想象文吧,好不好?”
“好!”全班同學鼓掌叫好。
潘大章經曆這樣的事也不是一次二次了,所以很自然地走前去,從老師手裡接過作文本,站在講台。
跟塗老師相距不到半米距離,鼻翼間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讓人心潮澎湃。
他連忙收斂心神,輕輕咳了一聲。
開始念作文:
“未來整個社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低矮的建築被規劃整齊,綠化美麗的小區所取代。
狹窄的街麵得到了徹底的改造。
不用二十年,十年之後,不管是生活環境,還是工作環境,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城市與城市之間,修建了高速便捷的公路。
人們出行不僅可以坐飛機,還可以坐高鐵,甚至自己開車。
公路不再是狹窄的塵土飛揚的公路,而是經過了硬化,鋪了鬆軟礪青路麵的高速公路。
富裕起來的人開始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購買小車的家庭越來越多。
社會治安越來越好,犯罪率微乎其微。
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人民都過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國家在國際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整體實力躍居到最頂峰。
社會主義普世觀得到了世界大多數人民的認可。
商業有了寬鬆的環境,有經濟頭腦的人能夠在商海,一展拳腳。
公營和私營企業都一樣受到尊重。
商場琳琅滿目的商品。
各種品牌高檔的商場,滿足了人民群眾目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的需求。
人們生老病死,都能夠得到妥善安置。
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潘大章緩慢把一篇八百多字的作文念了出來。
這年代的人絕對想不到,十年、二十年以後,整個社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但是重生的他知道,他隻是把二十年後整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描述出來。
其實沒有半點的虛抅成分。
塗老師讓他回到座位,全班同學都陷入沉思。
聽完潘大章念的作文,淩翔感慨地說:“大章的作文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社會。”
塗老師:“大家可以比較一下,跟前篇作文,這一篇是不是理想境界更高,給人一種正能量,奮發向的感覺。
古人都說文如其人,作文表露的就是一個人真實的心態。……”
……
此時俞督縣最大的電器商場二樓經理辦公室。
一個年輕人正在跟一位禿頂的中年人彙報工作。
“黃經理,這段時間自行車和縫紉機的銷量都在下滑,以前一天可以銷三四十輛,但是現在三十輛都成問題。”
“李沛文,你找過原因沒有?是自行車廠的產品質量出了問題,還是我們員工服務態度惡劣,逼走了顧客。我覺得售貨員的工作態度要得到改進才行。”
李沛文是商場實際管理者,黃如波是商場總經理。
“黃經理還不知道吧,老農貿市場那裡,私人開了一聞五金店,專賣自行車和縫紉機,售價跟我們這邊一樣,但是他搞買貨送禮活動,比如賣一部自行車,他送人家一個電子表或四五雙絲襪活動,所以吸引了很多的顧客。”
“他這不是惡意競爭嘛,待我向工商部門反映反映。”
他又對李沛文說:“你今天親自去他店裡看看實際情況,然後再回來跟我彙報實踐情況。”
李沛文即刻前往老農貿市場,找到了那間五金商店。
商場麵積不大,一百多平,但是擺放得比較有特色。
店裡隻有三個員工,兩個男員工在組裝自行車和縫紉機,一名女員工負責接待顧客。
李沛文在外麵的主要路口都看過他們商場貼的優惠廣告。
他裝做顧客的樣子詢問了產品的售價,以及買貨後所送的禮物。
回去後據實跟黃經理做了彙報。
黃如波:“這樣搞,顧客都會被他拉走,這兩款產品以後我們都不用賣了。”
他特意找到工商淩副局。
“老黃呀,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單位是沒權利去強製乾涉或取締的,現在國家都鼓勵私人開辦商場,活躍市場經濟的。你們隻有在內部找找原因,提升你們的市場競爭力。你們都是大型的公營商場,不論是規模還是經濟實力,難道會競爭不過一家小小的私營商店?畢竟他隻能是小打小鬨嘛。”
淩副局幾句話就打發了他。
黃如波也是一個負責任的商場經理,商場在他的管理下,幾年效益都不錯。
但無奈職工數量眾多,負擔很重,很多員工都是各關係戶安排進來的,誰都得罪不起。
更不用說減員了。
還要繳利潤,負責退休員工的工資。
商場賺的利潤每個月都入不敷出。
跟廠家簽訂了銷售合同,現在的廠家也不再是以前那種求門讓商場銷售的態度,而是每次要求現款提貨。
造成商場財政收入緊張。
同時,他也意識到了生存的危險。
他有一個在大城市當商場經理的同學,跟他寫信,告訴他:“大城市的商場都開始試行了承包,或者多人合資經營的形式。”
縣城小地方估計最終也會走這條路。
他暗自思襯:應該早做準備。
同時他也召集商場管理層,說了私人商場的衝擊問題。
“大家想想辦法,有沒有什麼高招,把顧客再次吸引到我們商場來。”
……
幾天下來,五金店自行車和縫紉機銷量都所減少。
潘廣春對他說:“新華路和小西門那兩間五金商場這幾天正在搞買高檔貨摸獎抽獎活動,就是買二百塊貨物以,可以在櫃台抽一次獎,獎品有電飯鍋、毛毯、熱水瓶、麵盆、鐵桶等東西。”
潘大章特意跑去看了看。
顧客購買了二百塊貨物後,就可以去拒台抽一次獎。
從一個抽簽筒,伸手掏一個獎牌出來。
看麵獎品名稱。
現場圍了許多顧客。
許多人高興而來,掃興而去。
“說是百分百中大獎,其實是騙人的,每次都中熱水瓶、洗麵盆,或者鐵桶這些價格便宜的貨。”
“確實,我高度懷疑裡麵根本就沒有電飯鍋這種值錢的東西。”
潘大章認為這種做法跟自己買貨送禮物是一樣的促銷方法。
他隻是奇怪,這次兩家商場都是一起搞活動。
是跟我搞競爭?
還是不願意讓小商販搶走了大市場。
這幾年市場剛剛起步,廠家的生產能力也在恢複當中。
百姓對各種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特彆旺盛。
但是原有體製存在下的各種弊端也依然存在。
總體經濟運行處於穩定階段。
據他前世的記憶,四五年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的波動。
社會出現一股搶購潮,所有商品都搶購一空,百姓幾年儲蓄在銀行的資金,全部提取出來,把商店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都搶購一空。
物價短期內翻倍的漲。
生產資料也在跳躍漲價。
許多人信奉的存錢在銀行,不如用錢買來生活用品用在家裡。
商場采取限購,一次隻能買一定數量。
社會依舊有人天天去買米買糧,家裡堆千斤大米,幾百斤食油。
肥皂、火柴幾千盒。
電器用品隻要能使用的,挑選都不用挑選,付款就提走。
甚至有人為了一件電器用品,搶購一輛自行車而大打出手的。
他知道若是處在這種人心浮動的年份,黑心的商家要發財是很輕而易舉能做到的事。
根據前世記憶,這一波搶購潮是出現在88年。
那時候,他應該去大學深造了。
貨幣也是從此時開始貶值,當然工資也從此時開始漲。
幾十塊錢一月的工資將成為曆史,工人每月工資開始漲到三五百元。
當然,他也知道目前這幾年內,物價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商業氣氛總體還是處在起步升階段。
人們購買商品還是比較理性。
他把電器商場看見的情景回去跟溫小蓉他們說了。
“不用擔心,他們即使搞抽獎活動,應該也不會對我的銷售造成大的波動,幾天後就會恢複正常。”
果然,幾天後又恢複日銷量近二十輛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