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他在報紙文藝副欄上,看見一篇報名文學:“紅土地上升起的詩星:中學生潘大章的文學之路。”
瞬時撩起了他的興趣。
中學生潘大章,又會寫詩又會寫,這個少年還能拿出幾十萬資金來入股稀土礦。
他把文章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寫作水平一般,假如不是熟悉潘大章,其他的讀者可能讀到一半,可能都沒興趣讀下去。
象一個乾部在主席台上做報告一樣,都是空洞泛味的說辭,讀來令人枯燥無味。
但齊穀南卻不一樣,他從字裡行間了解了潘大章大致的發展軌跡。
滿篇都是恭維之辭,說他文學水平達到了多高的境界。
有那麼高嗎?
他吃了早餐後,還是重看了一遍。
“今天報刊亭還有開麼?”他問柳如波。
“應該開吧。想買什麼報紙?我去買點青菜,順便幫你買回來?”
齊穀南把報紙遞給她,指著上麵說發表潘大章的詩歌和的刊物說:“看有沒有這幾本刊物,有的話就買回來,我欣賞欣賞這年輕人寫作的水平到底是怎樣的。”
柳如波對於詩歌不感興趣,但是對於也喜歡看。
特彆是《江山文藝》她也經常買。
看見文章中說的最近幾期的《江山文藝》,她恰好都有。
“《江山文藝》我都有,這篇《陌生城市》的我也一直在看,寫得確實不錯。”
她把幾本雜誌找出來,遞到老齊手裡。
“你先看這幾本雜誌,我再去看書報亭有沒有這幾本詩刊賣。這個作者是俞督縣人?”她看見了文章上的介紹,好奇問。
寫打工生涯的,仿佛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味道。
“是呀,他就是老董的乾孫子,出資辦稀土礦的也是他。”
“老董的乾孫,不是吧?他不應該是個中年人嗎?”
柳如波感到不解。
若是中年人的話,老董收的就是乾兒子了。
“他今年才十六歲。”
“不可能吧?十六歲寫得出那樣的。”
“哪樣的?”
“你看看就知道了,我去買菜,再去報刊亭看有沒有那幾本詩集。”
她出了門,留齊穀南一人在家。
他開始,已發表四期,每期三萬多字。
主人公是個礦工,
<ter>-->>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