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重生1983年最新章節!
看了一個多小時,始終還是看得不起勁。
於是找了個借口,溜到了房間,去寫。
這年代也沒有其他的娛樂節目。
好在他還有寫作的任務。
《陌生城市》存稿不算多了,過年後又要去省城開會,又加上籌辦稀土礦的事,他怕下個月趕稿會很辛苦。
按照自己的思路寫作下去,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
溫小芹輕手輕腳走了進來,端來了一個果盆,裡麵裝著切好的臍橙、雪梨和蘋果。
還有各種桃酥、米爆糖,炸米果之類。
“小表哥,累了沒有,站起來活動活動脖子,彆落下職業病了。”
她走到他背後,小手幫他捶捶背,捏了捏肩膀。
潘大章反手把她摟在懷裡。
“小表哥,今晚的電視晚會特彆好看,你不去看看?”
她把冰冷的小手貼到他臉蛋上。
“你不是搞了兩個火籠麼,怎麼手還這麼冷?”
“我把另一個火籠給爺爺了,今晚老兩口看電視也看得特彆起勁。我不跟你說了,電視上好象是說相聲節目了。”
她掙脫了,又跑去了一樓客廳。
潘大章吃了一些水果,休息了片刻。
又開始寫作。
看看已經寫了三千多字,感覺不錯了。
用鋼筆在稿紙上寫三千多字,平均一個小時一千字左右。
不比幾十年後用電腦寫速度那麼快。
此時,溫小芹咚咚咚跑上樓來。
“小表哥,快點出來幫忙放鞭炮,還有十五分鐘就到12點了,我點香燭,你放鞭炮。”
百姓都喜歡掐著點放鞭炮,準時十二點整個城市,整個村莊都是一片鞭炮聲。
董衛東和黃憐香也還在客廳看電視,兩人笑嗬嗬地看著他們兩個點燃香燭。
潘大章把一盒萬響滿地紅鞭炮擺開在門口。
一對大紅燭點燃,三根大線香,門口也點燃香燭。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十二點準時到來,他點燃了鞭炮。
城市被轟天的鞭炮聲震響。
同時隔壁的彆墅也響起了喧鬨的鞭炮聲。
洋溢在喜慶的氛圍中。
兩老打著哈欠去了臥室睡覺。
電視上文藝晚會也在進行最後一個節目。
溫小芹意猶未儘地看完了文藝晚會,一臉地興奮。
關上門去休息。
潘大章平時間也要12點才會睡,所以他一點也不乏困。
第二天他七點多起床。
燃燭、點香,放鞭炮,一氣嗬成。
一家人也都起了床。
吃完早餐,外麵天空難得的出現了太陽。
“今天天氣很好,我們出去走走,好不好?”溫小芹建議。
黃憐香:“我們去逛逛公園吧。”
董衛東:“也可以去黃金廣場看看,那裡初一、十五晚上都會放煙花,還有古浮橋那裡也可以去看看。”
溫小芹對潘大章:“把那個相機帶上,出去拍點相片回來。”
潘大章帶上相機。
董衛東:“開那輛紅旗橋車吧,雖然都沒有空調,但是新買密封性比較好。”
不去鄉下,在市區道路上跑,紅旗車肯定坐得更舒服。
潘大章拿了紅旗橋車鑰匙,把車開出院門。
隔壁的淩鐵生也把一輛小車開出了庭院門。
“淩主席,新年旱,這是準備出門去哪裡玩?”
他及時主動跟他打了招呼。
“小潘,新年好!董總好!我們去小武當山逛逛,怎麼樣,你們準備去什麼地方?”
他心想:這老董老兩口,幾年時間過春節家裡都冷冷靜靜的,今年多了兩個年輕人,終於有了點煙火氣了。
潘大章:“可惜明天還有點事,不然也跟淩主席去小武當山看看。我們去黃金廣場和浮橋那裡看看,或者去公司走走也行。”
淩鐵生:“對了,我把你家電話號碼,告許周雷了,他有沒有聯係你?”
“聯係了,十二,我跟他去省城開作協會。”
“那就好,我還擔心你在俞督怕通知不到你。以後有什麼事我直接跟你爺爺奶奶說,讓他們轉告你就行。”
潘大章認為沒問題。
開車走到外麵,看見街道上湧現了許多滿臉洋溢喜氣的人。
小孩子跑到街上找玩具買。
其他店都沒營業,但錄像廳和新華書店都開門了。
先去渡口看浮橋。
岡州市區三麵環水,因為河麵較寬,河兩岸往來主要靠渡船。
以前在宋代,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岡州城區為了方便與外麵溝通,於是在東河、西河、南河搭建三座浮橋以溝通城鄉。
後來解放後修建了南門大橋和西河大橋,就把南河和西河浮橋折了,隻留下東河浮橋。
因為東河又是最主要的河道,還有無數船隻通過,所以浮橋就規定了幾個時間段開放,其他時間把中間河段浮船撤去。
潘大章把車開到渡口,隻見浮橋正在合攏,兩岸等待過橋的人簇擁著開始過橋。
“爺爺、奶奶,你們站在這裡,我來給你們照個相。”溫小芹拿出照相機,給董衛東和黃憐香,背朝岡江開始照相。
站在這個位置恰好看見了背後的三江合流情景。
左邊不遠處就是正在維修的八境台觀景台。
溫小芹又給董衛東和潘大章照了一張合影。
讓潘大章給自己和奶奶照了一張相。
還麻煩一個路人替四人照了一個合影。
黃憐香:“大章,你是寫詩的,我來考考你,關於岡江這處三江合流的情景,許多名詩人都寫了詩句,你說說看,都有那些詩人。”
潘大章沉思了片刻說:“我記得文天祥寫過:
曉色重簾卷,春聲疊鼓催。
長垣連草樹,遠水照樓台。
八境煙濃淡,六街人往來。
平安消息好,看到嶺頭梅。”
“還有蘇東坡寫的
《塵外亭》
卻從塵外望塵中,無限樓台煙雨蒙,
山水照人迷向背,隻尋孤塔人西東。
雲煙縹緲鬱孤台,積翠浮空雨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