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俻
隻見十幾個貧困生,在五金店聽溫小芹在說話。
“這幾個店都是小潘一手開起來的,他沒有拿父母的一分錢,是純脆的白手起家。”
“我跟他都在甫錢初中讀書,以前我們過的日子跟你們現在沒有什麼區彆。特彆是我家,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每個學期八九塊錢的學費都繳不起。”
“我們也是每個星期天,回家裡背一個星期吃的米到學校飯堂,但是每斤米要付二分錢的加工費,有時候連這些加工費都付不起。”
“所以我經常占大章同學的便宜,他經常救濟我。”
有同學禁不住好奇問道:“自己賺錢,談何容易, 你們是怎樣做到的。”
要是賺錢有這麼容易的話, 會有這麼多的窮人嗎?
溫小芹見大章回來了。
於是對大家說:“大章回來了, 讓他告訴你們他是怎樣做到的吧?我先上去幫我姐姐做飯。哦, 對了, 你們幾個吃了午飯沒有?”
十幾個人都說吃過飯了。
但是潘大章依然還聽見有幾個人的肚子在咕咕作響。
作為以前經曆過苦難的孩子,他也知道,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往往一天隻吃兩餐飯,中午都是餓著肚子的。
於是他對溫小芹說:“多煮一點飯吧!即使他們吃過了,肯定也不是吃的很飽。”
溫小芹想:再煮飯的話也來不及了。
於是她跑去農貿市場買了一些包子饅頭和油條,還有發糕。
一大包提了回來。
“大家彆客氣,吃這些也可以充饑。”
潘大章也招呼大家彆客氣。
他知道這些貧困學生,平時能夠吃飽飯已經是他們最大的奢望。
但是眾人此時臉露羞澀,聽老師說潘大章替他們把學費繳了。
現在又買東西給他們吃,個個都心懷感激。
潘大章看了看他們說:“大家來到我這裡,千萬彆客氣。我也曾經是窮苦出身,所以可以切身體會到大家的感受。貧窮並不可怕,隻要有心,平時勤快一點,經濟上的困境是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解決的。”
他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說:“我也餓了,來,大家一起吃,我再給大家講講我是如何賺錢發家的。”
眾人見他說得誠懇,也紛紛撿起食物吃了起來。
然後專心聽潘大章的發家史。
“初中畢業後,我考取了俞督中學。那時候我就考慮,讀俞督中學的話可能開支比較大。我父母希望我去礦山上頂替當工人,說沒有錢繳我去讀書深造。”
“溫小芹家也跟我家一樣窮,我去大嶼山砍柴,路過她家,見她家有幾棵楊梅樹,上麵掛滿的果都沒有去采收。於是想辦法,幫她家把楊梅采收下來,推到墟市去售賣,也挑去縣城賣,去大聲的吆喝。還幫她家泡楊梅酒,蒸楊梅乾,找到縣城副食品公司去售賣。換到錢以後,她家才知道原來身邊就有幾棵搖錢樹,自己一直守著搖錢樹來餓肚子。”
“或許有些同學會說,我家什麼果樹都沒有,叫我如何翻身?”
“我家跟你家一樣,什麼果樹都沒有。於是我跑去收廢品,開始是走路去,把收來的廢品挑去收購站,轉手就是一筆小的收入。彆看收廢品這一行不起眼,但是收入會比乾其他的強。現在工人上班,一天都才一二塊錢。有可能你收一天廢品賺的錢比那些工人多。成本是從小積累的,對不對?”
“後來我又發現一條更賺錢的門路,去岡州百貨大樓批發電子表和絲襪,去汽車站,人流量多的地方去售賣,晚上還去河堤路擺攤。賺的錢比當工人拿幾個月的錢都多。”
“大家晚上有空去外麵夜市多逛逛,看人家擺攤做小生意的。我們還在讀書,但是可以利用晚上時間去做點小生意。”
他想起潘修明的事情。
“我倉庫那邊有個潘修明,他不要父母的一分錢,利用業餘時間製作木製家具。”
他指著五金店擺買的木桶,木盆,飯甑說:“這些就是他製造的,一個月得手工錢也有三四十塊錢。”
“隔壁的電器店,那個黎衛國,是俞督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會電器修理,跟人合夥開店,一個月賺幾百塊……”
眾人聽得麵麵相覷。
特彆是幾個高二、高三年級的同學,更是臉呈羞愧,有點抬不起頭的味道。
潘大章繼續:“各位有什麼想法,缺啟動資金的話,儘管向我借。我相信大家的為人,寫個借條我都會借錢給你。”
“我跟大家說,千萬不要以貧窮為借口而放棄自己的學業。勤工儉學彆人可以做得到,為什麼自己不能。我有一個堂侄,比我大一歲,他每年的暑假和寒假都去他舅舅磚瓦廠打工,賺到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
“汽車站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大婆,身上背著瓜子餅乾葡萄乾或者香煙花生等東西,挨個去推銷,賺的錢供家裡小孩讀書,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有些人會覺得放不下臉子,覺得開不了口。抱著這種心態的人,我認為他是最可悲的。你都已經揭不開鍋,吃飯都成問題了,還放不下你高驕的架子。”
“你父母沒有能力賺到足夠的錢用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難道你也甘心走父母的老路。況且你父母沒讀過書,想事情比較簡單。可是你現在已經是高中生了,有知識儲備,有文化底蘊了。首先就應該從改善自己的經濟條件開始吧。”
潘大章啪打啪打說了一大通,句句話都象鞭子一樣抽打在他們的身上。
連女生都覺得無話可說了。
人家溫小芹也是女生,擺攤賺錢,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吆喝賣小物件,也早已是輕車熟路。
一班的吳翠雲低聲說:“潘班長,我也要去賣電子表和絲襪。”
高二班一個女生說:“小西門夜市那裡晚上有很多人擺攤的,我也要去批發一點貨去擺。”
另外有男同學說:“我覺得去電影院門口煮茶葉蛋、或者煮花生,搞點瓜子賣都行。白天上學去不了,就晚上或者星期天不用上課時去。”
“或者晚上找個好的路口,專門煎油炸包吃,我覺得都行。”
眾人議論開了。
此時熊蘭從外麵跑了回來。
“收了多少?”潘大章問她。
這小妮子中午12點到1點都去固定一個點收購國庫券。
近段時間收了不少。
熊蘭從兜裡掏出50塊國庫券說:“才收了50塊,不多。”
他蹬蹬蹬跑上三樓去吃飯。
潘大章:“我還給大家指另外一條路,拿錢去收國庫券。象剛才這個小熊蘭才十三歲,她每天中午和下午花二個小時,固定去一個工人上下班比較多人經過的路口,去收國庫券。”
“她從那些職工手裡,花五折收來,我這裡保底8折收。剛才她收了50塊,大家可算算她賺了多少,一個小時賺了15塊。”
“單單俞督縣城都這麼大,所有單位的職工,手上都有幾百元錢,彆說花五折,就算是四折,都有人願意兌換。”
當場有幾人表示願意去做這個。
“天天大榕樹那個地方都有一個人在收這個,我覺得我也能乾。”
溫小芹走下來,讓潘大章上去吃飯。
潘大章對她說:“搞個新的本子,看有那個同學要借本錢的,都可以借給他們,記錄清楚就行。”